美文网首页归正者哲学与神学解脱与自由
20 罪之邪这教义的应用(4劝勉与训诲三)简书

20 罪之邪这教义的应用(4劝勉与训诲三)简书

作者: dc83fa9ca85e | 来源:发表于2019-02-01 14:50 被阅读12次

ii. 如果我们必须发言,就当按该说的去说。

我们的言辞要常常纯和有益,好象良药与祝福。我们也要谨慎择善而言,叫听者受益。只要机会合适,我们总该说造就听者和自己的话,不拘是在物质上,在礼节上,在道德上或属灵上总要有益。为了总结这点,我劝你注意两件与此相关的事情:

1) 留意你的心

若你没有谨守好你的心,那么你也必没有谨守好自己的口舌。这是圣经记下此话的一个原因,「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箴言4:23)。保守心要胜过保守一切,因心的状况势必影响到意志、情感、思想和百体。故此,你要严加看管防备你的心。你的心充满什么,你的口必喷出什么;倘若你心之源头是苦涩的,你口所出之话就不可能甘甜。「智慧人的心教训他的口,又使他的嘴,增长学问。」 (箴言16:23) 愚昧人想到什么,就开口说什么,而聪明人却开口谨慎,慎重地说智慧之言。若想要口聪明,就必须让口勤学受训。首先,我们当寻求智慧之心为其师,教训嘴智慧开口、言语无过之道和艺术。

2) 求告神

祷告是神用以保守洁净人心、舌和生活的一般方式。用这祷告来振奋你的心灵吧,「愿我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悦纳」(诗篇19:14)。求神让「你的赞美,你的荣耀,终日必满了我的口。」(诗篇71:8)也要祷告,「耶和华啊!求祢禁止我的口,把守我的嘴。求祢不叫我的心,偏向邪恶」(诗篇141:3-4)。当将你自己交付给以色列的守护者,万事就得畅通(箴言16:1-3)。

c. 提防在行为上犯罪

在我直接地论及犯罪之前,我必须先说一些有关疏忽之罪的事情。很少有人思考或注意过这问题,虽然很难有比这更普遍的罪了。

i. 当心疏忽之罪。正如做任何被禁止的恶是罪,同样忽略行任何被吩咐的善也是罪。我们不但要远避邪恶,也要行善(彼得前书3:11)。我强调这点是因为许多人虽然不犯重大明显的罪,但仍倾向于忽略自己的某些本分,也不在意行善。这类的疏忽在他们的眼中次于邪恶,或许根本就算不得邪恶,他们也有说不完的毫无意义的借口,为自己的疏忽辩解。所以我劝你思考以下六点:

1) 强迫敬虔人疏忽本分对他们而言是巨大的折磨, 虽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忽略本分不算他们的罪。当大卫因受逼迫而在旷野中飘荡时,他哀痛不已!因他无法与众人同往神的殿(诗篇42:1-4)。尽管神没有要求人在类似的处境中为不守安息日而负责任,敬虔人仍然会哀痛并伤心,因他们无法与别人聚集敬拜神;他们会因被强迫去做安息日所禁止做的事而忧伤。因此我相信,我们的救主之所以劝勉门徒祷告,在他们逃难的时候,不遇见安息日(马太福音24:20),其中至少有这缘故。 因为如果发生这事,那么他们无法享受主日正常的蒙恩之道,他们也不能履行那日的一般本分。

2) 正如不得已而疏忽了某个本分是一种折磨, 同样有意疏忽某个本分乃是罪。择恶是罪,不择善也是罪。但不择善不只是罪。太多的人乐意用消遣回避他们的本分,就如当学生无心做学业时,任何事情都足以怂恿他们推脱本分。心灵愿意而肉体软弱时,基督并不怪罪于祂的门徒(马太福音26:41),但心灵若不愿意,人们就必受严厉的责备。我们若无力择善但也不愿行善是罪,我们若有力择善但仍不愿行善更是罪。无心、无意或不愿行善与任何别的罪一样邪恶。

3) 一个疏忽之罪往往生出别的疏忽之罪。 凡故意推脱本分的必然会导致他再次犯这疏忽之罪。他故意使自己不适合尽本分,于是就疏忽尽本分。我们花一点时间至少思考一处论及懒散的经文是值得的,因为疏忽之罪常常产生于这样的态度。「懒惰人因冬寒不肯耕种,到收割的时候他必讨饭而无所得。」(箴言20:4)在此看来,懒惰与疏忽尽责是孪生弟兄。爱是一种努力,当爱冷漠时,行为就是死的。「懒惰人说,道上有猛狮,街上有壮狮。」 (箴言26:13)如果你问他,「你为何不起来与神同行呢?你为什么没有努力地忠心服侍神呢?」,他会答到,「哦,其中有危险。」但

这只不过是他的借口罢了。还有,「门在枢纽转动,懒惰人在床上也是如此」 (箴言26:14)。他无法躺在床上无所事事地安歇,但他不愿起床,所以在床上辗转反侧。到了实在不能在躺的时候,又哈欠连天,他确实起来了,仅仅「放手在盘子里,就是向口撤回,也以为劳乏」(15节)。他懒到不愿把食物送进口中,尽管是为自己吃饭。这就是懒汉和闲人的道。他们不适合做神的工,也不适合进神的国。在审判的大日,这些懒人将要呼号: 「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但神国之门必永远向他们紧紧关闭。

疏忽之罪也为犯罪开道。当人们忽略本分时,他们也就常常犯罪。罪进展的程度不一;它起初看来柔和,仿佛某种疏忽而已,接着它就变得凶猛并鼓动你作孽。罗马书这样告诉我们:首先他们不将神当作神来荣耀(疏忽之罪),后来因不感恩,便成为虚妄;然后无知的心就昏暗了;之后就拜可憎的偶像,最后的结局是:神任凭他们(罗马书1:21-24)。这就是疏忽之罪的危害!

4) 我们对任何责任的知识越多, 我们就越能清楚地明白它;我们越深信它是责任,那么忽视这责任就越要不得。光越明亮、罪对它的得罪就更大。神若未曾吩咐我们当作什么,我们就有借口可言。但神已指示我们何为善(弥加书6:8),并且不仅藉着祂的作为也尤其藉祂的话向我们指示了。 如果说人忽视对祂的认识只不过加重他们的罪孽,那么所有漠视如此大救恩的人,他们的罪孽将会何等深重呢?这救恩起先为主耶稣基督所传扬,后来又被那些听过祂讲道的人所证实,神也亲自用神迹、奇事、百般的异能和圣灵的恩赐来证实这救恩(希伯来书2:3-4)。凡知道行善却不去行的人便是犯了弥天大罪。凡不明白他主人意思的必少受责打,而那明白主人意思又不去行的必多受责打(路加福音12:47-48)。犹太人在律法的许可范围之内有减免犯人四十鞭其中一鞭的传统;尽管他们对保罗恨之入骨,居然在五次鞭打中每次给他减免了一下(哥林多后书11:24)。但是人若明白神的心意而不去行,也不预备自己去行,那人必受毫无减免满数的责打;律法所要求的总数也必击打在他身上。

5) 在人面前的疏忽之罪乃是极坏的榜样,这与犯罪无异。 神命令我们要将善行照在人前(马太福音5:16)。眼见对世人的影响也许胜于耳闻对他们的影响。我们的典范对人们的感染常常超过我们的言语对他们的影响。因此,如果一位富人稍微施舍一点,别的没有他富庶却仍有能力施舍的人就会认为,即使他们对于穷人分文不给也是说得过去的。当父母的要是不重视祷告,儿女就几乎不会将祷告视为己任。作模范的基督徒确实是美妙的;这会证明我们的信心是切实有效的。作罪魁祸首是可悲的;因这类人除了自己的罪外还有更多的罪要报应他;他也必须为别人因模仿他而犯的罪负责。所以,我们都当谨慎,以身作则并相互激励爱人和行善。

6) 神曾因人的疏忽之罪而严厉地审判了活在世上的众人, 祂还要在大日因之审判世人。我们早已看过,神对那些忽视祂吩咐的人何等的严厉,即便他们宣称这忽视是为了神的缘故。扫罗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撒母耳记上15章)。神差派扫罗去灭绝亚玛力人,包括君王和百姓,不容一人存活,男女、老少、婴儿都必定死,牛羊等牲畜也当灭绝。但扫罗放过亚干王和上好的牛羊。结果是神忧伤立了扫罗为王(11节)。虽然扫罗佯装他这样做好献祭给神(15节),

先知却仍然指控他悖逆和行邪术(23节); 并且因他不听从耶和华的命令(疏忽之罪)而在耶和华的眼中被称为做恶的(19节)。同样,凡忽视行善的必做恶;忽视善就是犯罪,这人也必因此受神的审判。对罪的疏忽使扫罗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丧失了国度)!

另一个极好的例子是以利。他被指控尊重他的儿子过于尊重神(撒母耳记上2:29)。怎会如此呢?以利本是神忠实的仆人;他怎么可能尊重儿子过于尊敬神呢?这问题在下一章中得以澄清,神在那里说道,「我曾告诉他必永远降罚与他的家,因他知道儿子作孽,自招咒诅,却不禁止他们。」(撒母耳记上3:13)然而,以利曾悲痛地警告他们犯罪的恶果,「你们为何行这样的事呢?我从这众百姓听见你们的恶行。我儿啊,不可这样!我听见你们的风声不好,你们使耶和华的百姓犯了罪。人若得罪人,有士师审判他;人若得罪耶和华,谁能为他祈求呢?然而他们还是不听父亲的话,因为耶和华想要杀他们。」(撒母耳记上2:23-25) 但神却仍说他没有禁止他们,指出以利的疏忽或没有更为严厉地管教他的儿子。这疏忽也使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还有一个例子是有关亚扪人和摩押人的。他们的子孙虽过十代也不许进入耶和华的会 (申命记23:3-4),导致这审判的一个原因就是疏忽之罪:当以色列人出埃及时,他们没有带食物和水去迎接他们。从耶和华的会中被逐出是极为可怕的事;但疏忽之罪也许会使人们长期身处耶和华的会外。神也必在祂公义审判大而可畏的日子里审判人的疏忽之罪。在那日,懒惰人必被判为恶人 (马太福音25:26),这乃是因为他的懒惰。他没有施展自己的才能,就被判为又恶又懒的仆人;他所受的刑罚除了丧失才能之外,还要被扔进外边的黑暗里,在那里必有哀哭切齿。因他毫无用处,就被送入地狱。耶稣也说: 「主又要向那左边的说,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进入……永火里去!」 (马太福音25:41);并且他们遭受这审判是由于疏忽之罪,因主的肢体渴了、饿了,他们没有给他吃的、喝的,等等。一些人却急于为自己辩解道,「我从未做过任何伤天害理的事;我没有冤屈人,也不曾压迫人」。也许是这样,但神仍要定未曾行过这类邪恶的人有罪,因他们没有行善。思量这些事情吧,当提防疏忽之罪。

ii. 防备犯罪。 我们都当谨慎,勿忽视自己的本份。除了以上所谈的以外我还想补充一点,如果我们忽略律法的大事,虽然我们遵守了较小的事,这便是假冒伪善的征兆 (马太福音23:23)。我们同样要小心保守自己不犯神所禁止的罪(就是远离各种各样的罪)。要将这一切的罪全部罗列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1) 防备你最易犯的那罪,那最易困扰和辖制你的罪。大卫以保守自己远避罪孽为大喜乐,「我在他面前作了完全人;我也保守自己远离我的罪孽。」(诗篇18:23) 正如大多数的解经家所理解的那样,他在此说的是他已保守自己未犯他最倾向去犯的罪,就是他本人「最爱」的罪。你风华正茂吗?那要逃避这年龄中普遍易犯的罪,「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提摩太后书2:22)。有一些私欲可以说是少年人所特有的:(i)野心勃勃,妄自尊荣和骄傲自大 (彼得前书5:5),这一切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他们狂放不羁的服饰和稀奇古怪的习气及其对长辈的悖逆之上;(ii)追随肉欲的满足。少年人通常生活狂傲,也易于卷入眼目和肉体的情欲而难以自拔。那走

迷到淫妇之家的乃是少年人(箴言7:7-8);(iii)自高自大,自以为聪明不凡。少年人看老年人为愚拙,但老年人清楚真正愚拙的还是少年人。他们的自高自大使他们趾高气扬,不肯受教训——耶罗波安与他年少的谋士就是青年人这习气活灵活现的写照(列王记上12章)。鉴此,保罗吩咐提多劝勉少年人谨守、儆醒;要少年男子和女子逃避这一切和所有年少的罪愆。你当赶紧逃跑,不要只是匍匐爬行或行走,而是拔腿奔逃!你年事已高吗?你当小心老年人的罪 (提多书2:2)。当人们面临死亡,一脚踏着坟墓的生死攸关时,他们仍如挨着基督十字架的强盗,继续行走他们的犯罪之道。请留意所罗门年迈时的罪,这是一种年老的昏慵糊涂,引致他背道(列王记上11:3)。要竭力在真道上作完全人。当心老年的脾气暴躁;要耐心温和。当心老年的贪婪;要宽厚乐施。你当寻求,使你最后的日子成为你最美的日子,使你的一生圆满结束。

2) 防备发生在亲人之间的罪。 我们对亲人的责任也常被忽视。你是丈夫还是妻子?你要当心虚假,仅只假意爱你的爱人。你是父母还是儿女,你是主人还是仆人?你要当心依附于你所处身份的罪。但此处我无意赘述所有的细目,请容我提议: 你们每一个人都来写出圣经中许多关于我们当如何对待自己亲人的原则和吩咐(并求神把这一切放在你们心里);然后将这单子常常放在你们眼前,行在真理中,在你与亲人所处的关系上尊荣神。如果你是一位不称职的丈夫或妻子、败坏的父母或儿女、可恨的老板或雇员,那么你不可能是位忠实的基督徒。

3) 防备你所居之地、之国、之时代的罪。 有些罪在某个时代、某些国家尤为盛行,就如那些在末日人所行出的罪那样 (提摩太前书4:1-4;提摩太后

书3:1-5)。当罪流行时,愿意戒除罪的人就更少。 当罪成为一个国家的风俗和时尚时(特别是如果这种罪被领袖或英雄人物所支持),大部分人都将成为犯罪之徒。尤其是在陈规陋习、假冒伪善和背道肆无忌惮地风行时,你要格外防备落入此类的罪中。

你要儆醒,免得你喜爱人的称赞和恩惠过于神的称赞和恩惠。但以理和另外三位希伯来人不愿因潮流犯罪,甚至不因君命犯罪。审断在神而不在人,唯有祂才有随己意命令我们的绝对权柄;因此我们最关心的应当是讨神喜悦。若有人以你不与他们同奔各样邪恶之道为怪,你就当如约瑟回答波提乏妻子那样回答他们说: 「我怎能作这大恶,得罪神呢?」(创世记39:9)。你可用彼得的话对他们说,你自己和他们都必向那将要审判活人死人的主交帐;所以,由于万物的结局近了,我们应当谨慎自守、儆醒祷告 (彼得前书4:4

-5、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 罪之邪这教义的应用(4劝勉与训诲三)简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dpc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