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末期(二十五)

末期(二十五)

作者: 赵良泽 | 来源:发表于2018-12-11 17:44 被阅读0次

梦里,同学相聚,从小学到高中;梦里,他迷恋学习,死记硬背。

澎湃的母亲把澎湃从睡梦中唤醒,唠叨一忽后便回会城上班。

被窝最舒服,最温暖。屋外,狂风呼啸,暴雨如注,雷鸣电闪,轰轰隆隆。薄薄的绿色窗帘遮着窗,大部分日光被挡在外面,所以里面很暗。

他在床上旋开收音机:一曲靡靡之音即如溪水般汩汩流出。

不管外面如何风大雨大,如何险象环生,家里,总能与世隔绝。家,永远是我们最安全最温暖最舒适的港湾。

待睡意全消,澎湃便掀开被子,走下床,拉开窗帘:一群守在外面的光线争先恐后地涌进房间,把黑暗驱散,把物品照亮。

渐渐地,天亮了,雨停了,风止了,雷走了,平静了。渐渐地,鸟来了,啁啁啾啾,在山间,在林中。

澎湃喜出望外,走上二楼,感受一下雨过天晴的美好景象:啊,蓝天!白云!太阳!树叶青翠欲滴!空气清新怡人!万象光彩夺目!

二楼的阳台干净整洁,围栏上摆放着一排花盆,花盆里种着一些常见的绿植,绿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令人赏心悦目。这里是澎湃每个暑假午后必摆椅静坐,乘风阅读,享受悠游自得的醉美时光的秘密乐土。

回到房间,他坐到一尘不染的书桌前,坐到春意盎然的窗口下,翻开刘墉的散文集,开始他的早读。

阳光逐渐猛烈,气温逐渐升高,很快就到了中午。

澎湃和良杰正在厨房吃午饭。

此时,身穿侨中校服的良德回来了。

于是,三兄弟边吃边聊。

原来,良杰参加了美术比赛!良德成为了文学社记者!

澎湃甚感欣慰。那是他曾经的足迹!

饭后,良德来到澎湃的房间,分享了他的读书心得。

他说:“我的同学个个成了书虫。”

书,令喜欢阅读的人走到一起,并且交谈甚欢,彼此理解。书,能令一个人变得文质彬彬,谈吐非凡。书,令两兄弟成为知音: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下午,澎湃一个人呆在房间。他一直看着书桌上那排整齐划一的书,就像看着自己的子女,心满意足——本本都是散文精品,本本都能令他如痴如醉,百看不厌,爱不释手。他不知道选哪一本出来阅读,他每一本都想看。于是,他静静地看着它们,逐一回忆它们的风格,然后细细玩味。

三点几,他睡了一忽。醒来后,他读了明天的《去年》——他像饮了香茗一般享受。

爱情就像一首歌,优美而感人,有笑,也有泪。

澎湃没有跟任何女孩恋爱,所以,他没有陷入爱恋的苦海。

不知不觉,太阳已西沉,伏在窗外的山腰上。余辉爬进窗户,瘫在澎湃的书桌上,不舍得离开。虽然迷人,但非常凄切。

房间逐渐变暗,厅亦然。

一天就像一生。

情歌响起,澎湃心潮澎湃。

“如果我不听情歌,我就不会想你。我能不听情歌吗?不能。所以,我不能不想你。如果我不看情诗,我就不会想你。我能不看情诗吗?不能。所以,我不得不想你。”

傍晚,电视上播放着美食节目。看到山珍海味时,澎湃感叹道:“只有有钱才能吃到这些。”

良杰附和:“有钱,什么都有。”

“谁说的?不要说绝对了。”

“物质,是物质。”

“对,有钱,什么物质都有。精神是无价的。”

“我想你帮我写个‘学’字。”

“你应该用笔,把它写在心里。”

饭后,良杰煲了紫薯糖水。三兄弟吃得津津有味。

堂弟良贺也来了。

于是,四兄弟挤在电视机前,看《完全学生手册》、《蓝色生死恋》。

澎湃觉得《蓝色生死恋》里面的俊尚很像他。

他说:“我最爱看日本戏——日本的爱情戏,非常浪漫。”

深夜十一点,他旋开收音机,听鹤山电台。

他打开抽屉,翻看昔日的情书稿。

他觉得这些情书有点陌生,就好像是另一个人写的。看着它们,就像看着自己自残的伤疤。

他觉得自己真的很傻。但哪个少年不钟情?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一个年轻人的正常表现。

此时,澎湃的母亲回来了,只为见见家里难得一见的三兄弟。明天,她又要赶最早的那班车上班。

可怜天下父母心。

清早,澎湃又被母亲叫醒。她叫他和弟弟去田下肥。

他迷迷糊糊地答应了,继续睡。

八点左右,良德叫醒澎湃,叫他一起去田。

于是,他们两兄弟到市场吃早餐,然后到农料铺买水稻肥,接着骑车到田野。

骄阳似火,夺目耀眼。裸露在外的皮肤被晒得辣辣的。澎湃庆幸戴了帽,但令他心疼的是,良德没戴。他知道,良德根本不在乎这点阳光。

农民的出路就是考上名牌大学,然后平步青云?

澎湃自知即将要面对的,是堪忧的前景。他也知道,读不了大学,也不一定要耕田。耕田的成本绝对不低于买米。没有大学文凭,绝对不会饿死!虽然机会比人家少,但维持生计绝对不成问题。条条大道通罗马,不一定非要按照父辈的意思走。你不是笨蛋,就不要做蠢事。运用你的智慧,打破常规,冲破障碍,喜欢怎么走就怎么走。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哪条路适合自己就走哪条路!不要求人,一切靠自己!天助自助者!平平淡淡,自自然然,岂不更妙?何必追名逐利?何必自寻烦恼?

田野寂静,秧苗青青,田水凉快,泥土柔软。仿佛整个田野只有他们兄弟二人。苍天在上,望着他们。

团结就是力量。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他们的母亲常常教导他们:三兄弟一定要团团结结!

两兄弟一齐提着一桶肥,齐步并进于秧苗间,不时将肥料撒向四周的空中。

澎湃心潮澎湃:他们两兄弟很少一起工作,一起完成一个任务。因为是两兄弟,所以不会计较。因为是两兄弟,所以亲密无间。

他们同心戮力,很快便完成了母亲的嘱托。

回到家里,三兄弟一起吃饭。

饭后,澎湃和良德要离开,便跟良杰道别。

良杰抱着“大妹”送他们出门,在巷口挥手道别,并目送他们离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在车上,澎湃跟往常一样,又望着家的方向,在心里说:“再见了,杰!再见了,家!再见了,三江!”

然后,他和良德在车上谈文学、哲学、艺术。

途中,一老太婆上车,澎湃连忙让座。他觉得在车上见到老人没座而不让座会遭天谴。所谓天谴,其实是良心的责备。

两兄弟在惠民西路下车,一起走到“二十一层”,一起光顾那个令书虫心驰神往垂涎欲滴乐不思蜀的五折书摊。

他们只有三十元零花钱。不过片刻功夫,三十元全部用尽——买了三本经过精挑细选的文学作品。

在环球书局前,两兄弟道别。然后,良德回学校,澎湃走进书店。

在书店里,澎湃遇见初中同学汝调。

他们几乎异口同声:“你为什么在这里?”

汝调:“我来买书。”

澎湃:“我来看书。”

还没看中一本想看的书,澎湃便急忙离开。他不敢久留,怕遇见一剑知——她就在侨中上学——跟良德同校。

他在环球书局对面的公交车站乘江门1号车离开。

在车上,他又在心里说:“再见了,德!再见了,同学!再见了,会城!”

他靠着窗,望着窗外疾驰而过的景物,隐约间,他看见了自己的未来——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

前途应该是光明的。一切皆有可能。

相关文章

  • 末期(二十五)

    梦里,同学相聚,从小学到高中;梦里,他迷恋学习,死记硬背。 澎湃的母亲把澎湃从睡梦中唤醒,唠叨一忽后便回会城上班。...

  • 故乡,那些消失的村庄——东北闾

    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想来当年东北闾建村时,住家已有二十五户之多。八十年代末期,东北闾已发展成两个小队,有...

  • 末期

    澎湃要走的时候,他二弟良德还没有起床。他不想叫醒他,让他好好休息,因为他每晚都熬到三更半夜,甚至到第二天的三点。他...

  • 末期(五)

    双非的同学在周五傍晚即可回家(但周日还要晚修),但澎湃没有走,只呆在达明家。他计算过,回家不划算。回家的车费比这儿...

  • 末期(四)

    星期五,阳光灿烂。 上午第四、五节课是专业课,许多同学都离开了教室,只剩下寥寥无几的报考英语专业的同学和双非同学。...

  • 末期(十四)

    天气有点失常,阴阴沉沉。 上午的专业课,双非同学不用上,留在教室。 “澎湃啊,你又在看什么人生哲理啊?”澎湃斜对面...

  • 末期(十五)

    澎湃离不开文学,文学离不开爱情。所以,澎湃离不开爱情。在他,爱情必不可少。但他不敢去爱了——他真的怕了。他不再让爱...

  • 末期(二)

    2 (2.25-26) 高职班的课程,只有四节(3+X),其余皆为自修和体育,可谓十分轻松。然而,过度轻松便会出现...

  • 末期(三)

    这几天,澎湃的心已平静下来,再没有什么不自然,大抵已适应了吧。 放学后,同学们如常匆匆离开,好像不赶快走就会被倒塌...

  • 末期(六)

    从早到晚,澎湃一直都埋首在《菜根谭》里,专心致志,边摘抄边思考。他没有跟任何人说过一句话,包括同桌。终日沉默,自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末期(二十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fme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