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身份”带来的思考

作者: 你向何处去 | 来源:发表于2025-01-02 10:11 被阅读0次

我学到过心理学上有一种心理防御面具的比喻,用来保护自己的情感免受伤害。

而我想说的是面具后更难以解开的“身份”。

简单来解释“身份”这个词是指人的出身和社会地位。

从出生算起,一个人就有了身份,首先ta是一个婴儿,然后ta有了名字,这个名字很可能会伴随ta一生。

小学是小学生,中学是中学生,大学是大学生,工作后是员工或老板,结婚后是妻子或丈夫,有宝宝后是母亲或父亲。

我只是概括了时间线上的身份,细化起来还要多的多,随着年龄这些身份一直在变,都会赋予自己相应的人生态度。

所有的身份都有定义,而把所有身份都推开后的“我”这个身份却很难定义。

在《月亮与六便士》里,男主抛妻弃子,去到另一个城市生活,所有人都以为他是爱上了另一个人,出轨才去的另一个城市,实际上他是为了画画。

他放弃了原本还算舒适的生活,放弃了证券交易所经纪人的身份,放弃了身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和担当,他把所有的人际交往全部抛弃,只为了画画,成为一名画家。

他的性格越来越古怪,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只有饿了渴了才想起肉体,剩下的时间都在思考灵魂,认识灵魂,画出他认为好的画。

甚至当他肉体的欲望来了,需要发泄时,他会勾引一直帮助他的朋友的妻子,解决掉欲望后又嫌弃朋友的妻子碍事。朋友的妻子自杀,他根本不在乎,因为那是别人的选择和他无关。

他这样的性格真是让人无法理解又遭人痛恨,但就是他这样的性格成就了他,在他死后他出了名,他所作的画都值了钱。

再看看《面纱》里的女主,她被母亲作为交际花培养,盼着她嫁给一个金龟婿。她与一个她不爱的人结了婚,算是嫁给了金钱和地位。

她婚后出轨,却一直觉得自己没有错,因为她不爱男主。

男主发现后,让她看到了情人只是为了她的身子才和她偷情,为了报复她带她去霍乱疫区救助病人,想着一起在这个死亡地带死去。

女主在疫区看到了很多死人,今天聊天的人明天就得了霍乱很快死去了。死亡离她这么近,可她心里还在回忆着与情人的经历,爱又恨着情人,知道已无法回头,心已死,所以倒不害怕死亡了。

直到她去了教堂,遇到了愿意付出生命的教徒们,她被她们感动,她发现自己可耻又狭隘,她明白了自己追求物质,被欲望遮住了双眼,于是她选择去教堂帮忙,净化自己。

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可男主却在这时得了霍乱去世。女主成了寡妇,众人觉得她已经没有在疫区帮忙的必要,她离开了疫区。

回到城市她成了香饽饽,人们都敬佩男主的牺牲,也敬重她的勇气,除了她的情人谁都不知道内幕。

而当她再次遇到情人,却又磨不过情人,背着情人的妻子偷了情。

她痛恨自己,她选择离开这个城市,回到父母家,当她回到家,她又爱又恨的母亲刚好去世,曾经的枷锁已然消失了。

她选择做好母亲,选择做好父亲的女儿,追求自己既然没有得到自由,就让孩子寻获到自由。

再回过头看《月亮与六便士》里的男主,他把所有身份都抛开,做成了自己,缺点是他几乎没有了道德观念,只顾自己,优点是他画出了多少画家都画不出来的作品。这就像很多人对艺术家的看法,不整出点超出常人的行为就不像艺术家。

而《面纱》里的女主,从出生就被母亲定义,父亲家庭地位很低,根本说不上话,只是挣钱机器,因为母亲的影响,女主也看不起父亲,只指望她的父亲多挣点钱给她们花。

女主从结婚到出轨到成为寡妇再偷情,显出了她自私自利的品性,而且孩子还是情人的。

可她的行为和观念都有迹可循,如果她的母亲没有那么势利,父母和睦尊重且恩爱,她也不会自私自利且无知。

毛姆的这两本书都脱不开“身份”这个词,有什么样的身份都是有缘由的,而身份越少好像自由越多,可不论什么样的身份都有相应的定义和牵绊。

哪怕是在《月亮与六便士》里的男主,他抛弃与他有连接的身份,只选择成为画家,可画家的身份也是一种定义,也需要相应的付出才会有回报。

其可贵之处应该是在于这是男主自己喜欢的选择,一种成为自己的路,虽然他生活在人世间却不顾及他人,但他也做到了他的“自由”。

这样看来,好像每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身份的牵绊,这世上也好像也没有单纯的“自由”,只有选择上的“自由”。

《面纱》里的女主以为控制住自己的欲望,不被欲望所左右就是自由的开始,可人性有神圣的一面就有阴暗的一面,她到后来再次偷情也说明人性的阴暗面是无法忽视的。

而她从不自知自己的阴暗,到痛恨自己的阴暗,已经对自己人性的阴暗面做出了反思,认知开始觉醒。

我用以上两本书的故事想要表达的不是躯壳与灵魂是对立的,每一种身份也不是只有坏处。

承载我们灵魂的肉体必然存在一些本性,这本性也是动物性,而人的灵魂是人超越本性的那一部分。

思考就离不开肉体与灵魂的配合,只有经历了才有基础去思考。

一些身份带来相应职能的同时,也相应的带来了经验。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人生,也会像种子发芽长出花朵,一步一步成长,明白自己怎么做才是最好的。

而等到年老了,身份必然会越来越少,虽然还是别人的长辈,但自己选择的机会会越来越多,生活也会越来越单纯。

被大多数人认为的老了就是没用了,也只是一个定义,这个没用只是对于他人的帮助越来越少了,对自己却是越来越有用了。

在年轻时经历俗世,在年老时看透的多了也就可以渐渐脱离俗世,然后遵循自己的心去选择自己的自由。

这么看来,生老病死好像是一段成就自己的路程,如果没有经历过也就没有相应的感受。这期间的身份也是一样的道理,没有好坏之分,都能提供给自己思考的养料,都在成就自己。

此文章原创非首发。

相关文章

  • 从用户的使用身份和使用场景去思考交户

    从用户的使用身份和使用场景去思考交户

  • 从4.22超级个体带来的思考

    4.22 超级个体 你有能力照顾好你的家人吗? 这句话戳中了我的内心。是的,我没有。 好像从小到大,都一直追求成绩...

  • 从仪式感带来的生命思考

    在这个国家呆的时间越久,越发感受到他们对任何一种生命的尊重、平等、包容,让我对生命有了更多的重新理解。 今天去了坐...

  • 从听分享中带来的思考

    从昨天的听讲中,让我感受到了剽悍一只猫具有的那种做事的态度以及他树立出来的人设。某种程度上来看,态度是决定做事的基...

  • 任务7

    今天的任务 提升思考维度 身份、种类 、特点从三个纬度了解鲸

  • 身份引发的思考

    孩子拿回来一张报名表,引发了我写以下文字。 我在中学时非常积极,第一批入团,并担任团支部书记,大学之后产生一些叛逆...

  • 团队管理中的目标感-转型中的思考1

    转型思考 这是转型思考的第一篇。从技术部来业务部门后,面临身份/工作内容的转换 有一些思考情况。目前想到的是 从技...

  • 从如何写小说带来的思考

    总觉得写小说和我无缘,没有太多的想象力和人生经验,不知如何写成自己读过的小说那样的故事。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小说...

  • 从写作与思考中带来的改变

    重新开始到今天已经又有三百多天的日更经历和体验了,在这些经历和体验中,给我的感受是接触的知识越多,发现自己知道的东...

  • 《决胜B端》阅读沉淀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帮助,就是帮我厘清了“产品经理”的本质,重新思考和定义自己的身份和工作在公司里的定位。 产品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身份”带来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gnfy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