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把所有工作交接完后,默默的打包桌面上的东西,趁着天黑之前,与同事拥别后毅然地走出了办公室,心焦地等待电梯时,手机屏幕的小圆点通知指示灯闪烁起来,毫无情绪的点开一看,母亲发了一句:今晚气象台说有强雷阵雨天气,别太劳累加班,早点回家休息。
小倩抱着一箱的文件、稿子,疲惫地靠在地铁座椅上,手机键盘早已输好"已辞职"三个字,犹豫半天却仍然没有勇气发送出去,即将到站屏幕一直亮着,将下车的前一秒回复一句"嗯嗯"。
晚上九点,劳累了一天,简单洗漱后准备上床休息,母亲电话打了过来,本想不接,但铃声却未休停,只好耐着性子接听。起初聊天氛围挺愉快, 最后谈到相亲, 双方的情绪一下子被点燃,相亲话题就像煤气罐的一个按钮开关,触碰便会瞬间被点燃。在一顿"狂轰滥炸"的言语批评下,小倩选择了沉默,电话挂了之后,空气里透露着一丝绝望的气息。
时代的发展,让我们的物资生活变好了,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变得焦虑不安,坐立不定。从小,我们的父母就喜欢拿自家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小时候比成绩,长大了比家庭、比收入,比车、比房。有时候,不禁要问:到底是年代在催赶着我们前进,还是父母在催促着我们前行?
也许,都有!又或许,是社会环境的使然,让我们的内心都变得浮躁了起来。
02
2016年,国内一档综艺节目,就社会存在的热议话题"催婚是爱还是伤害"展开辩论。节目中,中国大妈扬言:三年不结婚,你我陌路人,不要回来了!
这是多么恐吓的言论!

辩方(青年代表)沉稳反驳:“催熟的瓜总是不甜的,夹生的饭是不熟的。我不是为了你而结婚,我是为了我自己而结婚。"
这话听起来有些自私,但却是大部分青年群体的心声。
强扭的瓜不甜,强勉的婚姻不幸福,结婚是一件非常庄严而又神圣的事情,频繁催婚下草率地选择结婚并不是一种理智的行为。
没有人相信,哪个父母能够忍心将十月怀胎,辛辛苦苦拉扯长大成人的孩子抛弃掉,只因不结婚问题。有时候,不是思想差异让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变大,而是双方的不理解拉大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放大了彼此之间的隔阂。
或许,我们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而不是试图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每位父母都盼着自己的子女过上幸福的生活,催婚是父母无可奈何的选择方式。但是,凡事都应有一个度, 所谓"物极必反",没有人喜欢天天被催。频繁地催婚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这不仅给孩子徒增了烦恼,还给自己招来了"恶名声"。
人的交往就是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普通的人际交往都需要经过多重的考验,何况是法律上规定的婚姻。
结婚是两个人一辈子的事情,它不是交易,不是买卖。结婚不能像买鞋子一样,觉得不合脚退掉就行。
03

著名的心理诊疗师Meg Jay在TED《二十岁光阴不再来》演讲中讲到:20多岁时,约会就像找凳子。每个人都绕着凳子跑,随便玩一玩。但快30岁的时候,就像是音乐停止了,所有人开始坐下。我不想只有我站着,所以有时候我想我嫁给我丈夫,是因为他是我30岁时离我最近的椅子。
Meg Jay形象生动地道出了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从众"现象。曾经的我们,是那样放荡不羁,为了追求自我, 彰显鲜明个性,可以做任何刺激冒险的事情,“随便玩一玩”几乎成为我们人生信条。而今的我们,因为不想当那个特别的人,选择了屈服,选择了向现实低头,多么讽刺又无奈现实!
有人说,婚姻是一场博弈,或输或赢。但是,有些赌注风险是可以通过前期观察研究规避的,结婚也亦如此。
1+1并不一定等于2,正负两个不同的磁块凑在一起并不是双吸,而是排斥。幸福是靠自己争取的,人生的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其实,年龄不应成为人生的羁绊和束缚。娱乐圈中,那些大龄未婚的女青年们,如36岁的"阳光少女"陈意涵,44岁的"台湾第一美女"林志玲,47岁的"惊鸿仙子"俞鸿飞, 不也过得无限精彩,无限风光。
时间的流逝,年轮的增长,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焦躁,也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从容淡定。人生路漫漫,婚姻不是一场博弈,而是一场修行,假若现在遇不到对的人,为何不试着再等一会?
其实,独处也是一种人生历练。有时候,宁可独自生活,也不要委曲求全,退而择之,是对别人、对自己最好的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