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本书早就粗读过了,也可能是读的太快,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全然不知滋味;这次有个新的机会,重新阅读这本书,还是有些忐忑,毕竟是以读书分享会的模式,有点害怕自己不够领悟透彻。
直到实践的那一刻才发现,小组一起精读果然不太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感悟,每个人对每句话每个字的情绪反应和肢体反应也都不同,这也许就是文字的魅力。
这本书主旨是讲“沟通”二字,无论是内心的自我救赎还是对外的关系,都藏着更多深奥却又简单的道理。
深奥是指当你没有真正领悟到的时候那种触手不可及但仿佛在眼前的无力感和烧脑感;简单是指一旦经过醍醐灌顶的思考便对各种事事都能更好的解释通透。
我跟读书引导者也就是心理咨询老师说了这样一段感受:
也许我们每个人就像故宫里的一个文物,恩,都需要给他不断的修缮修复,那么才能得到一个相对完整,但不苛求完美的一个艺术品。
老师们有点儿像修复的老师傅,协助我们去对自己进行自我修复,也许有的艺术品需要很久去修复,也许有的艺术品很快就修好了,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非常能拿得出手的一件艺术品,这就足够!
参加读书会的朋友都是围绕亲子关系和亲密关系展开讨论。其实从大家的吐槽和抱怨中,依然听出内心的爱与期盼。爱孩子希望和孩子共处,期盼夫妻关系改善希望和对方和谐。无论哪一种想法都要究其根本,其实也就是找到情绪和本源,最终是与自己的过去和解,与自己握手言和,与自己和平共处,接纳自己提升自己。可以理解为四大皆空,唯有本体。
感悟有很多但思考了四五天都没有一些特别的话想说,但觉心中堵着无数话语,可不知道从何说起。
这算不算是跟自己沟通的一个初级阶段,我理解成认识到自己的过去缺不是那么容易面对也不想直接面对,可能我透过纱帘已经看的差不多,不想掀开直接面对吧……
还是期待下一次读书会,期待对自己的全新认识,更期待自己拥有掀开纱帘的勇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