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翻译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是《诗经·商颂·玄鸟》的一句,意思是说,王者所居的京畿都城,地广千里,但也不是无限大,总是有当止之处,就是人民居止之处,再往外走,没有人家了,就不在都城范围内了。
“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出自《诗经·小雅·绵蛮》。缗蛮,拟声词,是一种鸟叫声。丘隅,是山上丘壑里树多的地方,那地方最安全,黄鸟就筑巢在那里。
孔子读到这句诗,感叹说:“对于止,知其所止,人还不如鸟吗?”
华杉曰:
在这个问题上,人确实不如鸟。因为人的想法多啊!总想再往前拱一拱,于是就把自己置于险境,不能止于至善。
为君的道理在于仁,
文王之为君,所存的是仁心,所行的是仁政,尽所以为君之道,没有一丝一毫的不仁,这就是止于仁。
为臣的道理在于敬,
文王为人臣的时候,忠诚以立心,谨慎地恪守职责,尽所以为臣之道,没有一丝一毫的不敬。
为人子的道理在于孝。
文王之为人子,事奉他的父母,常怀着爱慕的意念,对于那为人子的道理,竭尽而无所遗,这是止于孝。
为人父的道理在于慈。
文王之为人父,教诲他的儿子,都成为继承家业的好人,对于那为人父的道理,曲尽而无所添加,这是止于慈。
与人交的道理在于信。
文王与国人相交,言语句句都是诚实,政事件件都有始终,尽得那交往的道理,而无一毫之不信,这是止于信。
华杉曰:
文王之能敬而知止,当然不仅仅在这五个方面,这五条只是大的纲目。我们学习到这里,要切己体察,事上琢磨,代入自己,以推类而尽其余,扩充放大,这样对于自己面对的每一件事,就都能止于至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