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除夕,一家人吃完团圆饭后,和女儿一起放烟花,待女儿睡了,和往常一样拿起书开始阅读,最近正在看的是《战马》和朱自强教授的书,以及听网课。爱人看到我坐在梳妆台前听网课的样子,笑着说:“今天过年,你还在听课?”我笑笑,“习惯了啊!这样充实的自己,我很满足。”是的,让看书成为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的事,融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让你的举手投足都成为你读过的书后的最好印证!
今天我阅读的是第三章儿童文学读者论117页——155页,这一章朱自强教授从三方面为我们解读,即儿童文学的双重读者,儿童的审美能力,儿童的审美与成人审美的区别。
我阅读的感受:我感触最深的是关于儿童的审美能力的解读,我们总认为儿童的审美能力处于低水平,看诗集《用童诗丈量梦想》时,为孩子们这些奇特的想象力惊叹不已。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儿童于不经意中完成的审美创造。如我们经常在成人创作的文学作品中看到,用伸手不见五指,黑如锅底这样的表现来形容黑暗,而一个五岁的儿童在形容漆黑的楼道时说比闭上眼睛还黑。一位台湾的小学二年级学生在写“时间”时这样写的:上课时,时间是一个跛子一拐一拐地走着。下课时,时间又变成了赛跑选手,呼!冲了过去。那么富有创意和鲜活的表现,而很多时候儿童的一句简单的话就充满了诗意,让我们成人难以企及。
可现实生活中,我们却不断地去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一考定终身,总是追求标准答案,让孩子渐渐少了童真、童趣,好奇心也离孩子远去。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要多注意这些,小心地呵护孩子的想象力、好奇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