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在火车上遇到一位很久没有见面的老乡,和她一起坐火车的还有她的儿子,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
从我见到她儿子开始,她儿子一直在玩手机,我和老乡就坐在他旁边开始闲聊。突然我发现她儿子有个特别的举动,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他儿子的头突然摇了几下,摇了几下以后像没事似的又恢复了平静。
第一次摇头我以为是他儿子的习惯性动作,就没在意。大概过了五分钟,他儿子的头又像拨浪鼓一样不由自主摇了几下。我心里开始怀疑他儿子的头摇的有点不正常。但是我还是没有说,我想再观察观察。
果不出我所料,不到五分钟,他儿子头又快速地摇几下,而后又没事了。
为了不使她儿子难堪,我把老乡拉到一边,小声问她,儿子的头怎么回事。
老乡张口就开始骂她老公,说都是她该死的老公吓的。
原来老乡和她老公经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孩子面前吵架,有时控制不住情绪,夫妻俩还大打出手,摔盆摔踠是常有的事。
孩子不懂事的时候,看到他们吵架,吓得就知道大哭。后来年龄再大一点看到他俩吵架,孩子就开始尖叫,再后来,孩子不哭也不尖叫了,而是关上门躲到屋里。
有一次她和她老公因为过年去谁家争执的非常厉害,俩人只顾得吵架,也没注意孩子去哪儿了。
等到他们战争结束,才发现孩子不见了。后来他们打开卧室的门发现儿子躲在门后面,儿子没有哭声,眼泪却无声的流着。她去拉儿子,儿子总是摇头。当时她也没在意,以为是儿子不要他们再吵架了。
第二天,按说夫妻俩没有吵架,孩子不应该再有摇头的动作,可是孩子总是不自觉的间隔几分钟头就像拨浪鼓摇几下。
我老乡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就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当地几家医院得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孩子身体是健康的,至于孩子为什么总是摇头,可能是神经出了问题吧!
后来她们夫妻又带孩子去上海北京检查,最后上海一家比较有权威的儿童医院给出结论:孩子是神经性抽动症。
对于这种情况医生解释说,夫妻俩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这种情绪压抑着孩子,长久释放不出去,时间长了,孩子无法承受这种痛苦,就动用心理防御机制,将其转化为躯体的方式体现出来,导致孩子出现频繁摇头的症状。
看着这样一位1米80的帅小伙,却有这个不雅的毛病,我从心里替他惋惜。
古语“谁家的灶台不冒烟”“锅没有不碰勺的”,夫妻过日子,那有不吵架的。关键是有了孩子就要注意夫妻间的争吵不能再为所欲为,想吵就吵,想闹就闹。要注意孩子脆弱的心灵是否会收到伤害。
所有的夫妻都是奔着好日子去的,但是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生活中,夫妻难免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
当夫妻实在控制不住自己情绪发生争吵时,事后一定要安抚一下孩子,可以用搂抱、亲吻孩子来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对孩子说“对不起,我不应该那么大声和爸爸(妈妈)说话,吓着宝宝了。爸爸妈妈只是在沟通问题,然后当着孩子的面和好。”
当然夫妻吵架最好能避开孩子,如果夫妻经常吵架不避开孩子,不仅对孩子的身体造成危害,对孩子将来的性格、认知、都有极坏的影响。
有的孩子长大后,不再相信婚姻,对婚姻充满恐惧。因为父母硝烟不断的婚姻,让他们看到了婚姻的可怕。
有的孩子长期没有安全感。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就是孩子的天。父母经常的吵架让他们害怕,让他们失去了安全感。他们会感觉父母都不能给自己安全,谁还能给自己安全呢!
由于父母经常毫无遮拦地在孩子面前吵架,所以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和蔼高大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
常说“言传身教”,“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所以为了孩子将来有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理,作为父母,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无戒365写作挑战极限营第135天】
网友评论
努力改邪归正。为了孩子
有这么一句话:即使是最完美的婚姻,双方也曾经200次想离婚和500次想掐死对方。
所以与其追求不吵架,不在孩子面前吵架,
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如何正确的吵架。
如何正确的吵架呢?对事不对人。
比如妻子和丈夫说,我要出门了垃圾还没倒,你出门前帮我倒一下。
然后丈夫忘记了。
妻子晚上累得不行回来后发现家里臭臭的,看见垃圾没倒就爆发了。她想起前天让丈夫回来买点盐丈夫忘记了,去年让丈夫接孩子丈夫忙没打电话告知,结果老师打电话来催自己又走不开,临时安排不到别人。去接孩子的时候孩子都已经哭累了,被老师骂心大 。
结婚前的时候就经常约会改行程。
想来想去气的不行,破口大骂:你这个人就是这样!一点信用都没有。从来都是我来做!你想想你到底为家里做了什么!
大声责备了20分钟,一个字也没提到垃圾桶。
这个叫“人身攻击”。叫“愤怒宣泄“,换了谁都和你没法好好讲话,这不叫吵架。这是不会吵架的典型。也几乎是每个家庭的典型。
推荐一本书《幸福的婚姻》。
而我现在害怕结婚,恐惧。一直拖到现在😂
祝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