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译意:
孔子说:“做事只为追求私利,必定会招来很多怨恨。”
孔子在本章中提出了义与利的问题,这也是待人处世的核心问题之一。作为有着高洁品德的君子,在处事时不会总是考虑个人利益的得失,有着先义后利的原则。如果一个人处事时一心追求个人利益,做事唯利是图,必然导致众多的怨恨。而自我有了这许多的私欲,日常总会感觉不满足,任意发展下去,必定带来不可预料的结局。
张居正评注 孔子说:“人能好义,则事皆公平,而人亦悦服。若其处心制行,只依着利的那边,物之有利者,必欲得于己,事之有利者,必欲专于己。这叫做放利而行。夫利既在己,害必归人,则不惟受其害者有所不堪,而不受害者,亦有所不平也。岂不多取怨于人乎!”
做事情如果都是从利益出发,如果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与好处,自然就会生怨。做生意时,每个人都想要多得收益,那么共事或合伙的其它人就会少得收益,觉得自己吃亏上当,日久必将生怨,这生意也将进行不下去。而有着远见的人,总是守着一定的规则与仁义道德,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或者是秉持吃亏是福的理念,让利与其它人,这样才有人跟随能做大事业。现在的大企业家的慈善行为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君子之间的交往依道而行,以顺应天理为基准;小人之间的来往是建立在以各自的利益之上、以“小我”为中心。与他人交往时,时刻要保持一颗纯粹、真诚之心,提高心灵品质,心灵品质的不同决定了交往的层面,为彼此成长助力,以共同利益为重,唯有这样才能和睦相处、才能走得更远!
“纵欲者,众恶之本;寡欲者,众善之基。”放纵自己的各种欲望,是世间罪恶产生的根源;无欲无求或者少欲少求的,才是世间善念的基础。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懂得让利于人的道理。企业经营中要考虑与客户的共赢问题,而不是一味地考虑自己企业的利益,只有在利益均衡的条件下,才能保持稳定和谐且大家都有钱赚的大环境。
现实生活中,邻居同事或者是家人中总是有精明算计的人,他们往往引发很多怨言,导致各种不和谐状态的产生。老话说,“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唯有以心相交以诚相待,方成其久远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