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圣贤书友会读书
《论语•里仁篇》|| 私利多怨

《论语•里仁篇》|| 私利多怨

作者: 唐古拉的呼唤 | 来源:发表于2022-08-17 22:26 被阅读0次

4.12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译意:
孔子说:“做事只为追求私利,必定会招来很多怨恨。”

孔子在本章中提出了义与利的问题,这也是待人处世的核心问题之一。作为有着高洁品德的君子,在处事时不会总是考虑个人利益的得失,有着先义后利的原则。如果一个人处事时一心追求个人利益,做事唯利是图,必然导致众多的怨恨。而自我有了这许多的私欲,日常总会感觉不满足,任意发展下去,必定带来不可预料的结局。

张居正评注 孔子说:“人能好义,则事皆公平,而人亦悦服。若其处心制行,只依着利的那边,物之有利者,必欲得于己,事之有利者,必欲专于己。这叫做放利而行。夫利既在己,害必归人,则不惟受其害者有所不堪,而不受害者,亦有所不平也。岂不多取怨于人乎!”

做事情如果都是从利益出发,如果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与好处,自然就会生怨。做生意时,每个人都想要多得收益,那么共事或合伙的其它人就会少得收益,觉得自己吃亏上当,日久必将生怨,这生意也将进行不下去。而有着远见的人,总是守着一定的规则与仁义道德,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或者是秉持吃亏是福的理念,让利与其它人,这样才有人跟随能做大事业。现在的大企业家的慈善行为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君子之间的交往依道而行,以顺应天理为基准;小人之间的来往是建立在以各自的利益之上、以“小我”为中心。与他人交往时,时刻要保持一颗纯粹、真诚之心,提高心灵品质,心灵品质的不同决定了交往的层面,为彼此成长助力,以共同利益为重,唯有这样才能和睦相处、才能走得更远!

“纵欲者,众恶之本;寡欲者,众善之基。”放纵自己的各种欲望,是世间罪恶产生的根源;无欲无求或者少欲少求的,才是世间善念的基础。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懂得让利于人的道理。企业经营中要考虑与客户的共赢问题,而不是一味地考虑自己企业的利益,只有在利益均衡的条件下,才能保持稳定和谐且大家都有钱赚的大环境。

现实生活中,邻居同事或者是家人中总是有精明算计的人,他们往往引发很多怨言,导致各种不和谐状态的产生。老话说,“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唯有以心相交以诚相待,方成其久远也。

相关文章

  • 《论语•里仁篇》|| 私利多怨

    4.12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译意:孔子说:“做事只为追求私利,必定会招来很多怨恨。” 孔子在本章中提出了...

  • 唯利是图招人恨啊!

    蜗牛拆书之《论语》:里仁篇第四12 4.12【原文】 子曰:“放①于利而行,多怨。” 【注释】 ①放:音fǎng,...

  • 读《论语》第四章:里仁篇〈4.12〉

    读《论语》第四章:里仁篇〈4.12〉 衣者郭郭 原文: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译文: 孔子说:“做人处事全...

  • 《论语》人生,跟孔夫子念“之乎者也”第五十六天

    《论语.里仁篇》第十二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解析: 孔子说:“如果只依据个人的利益去做事,会招致很多...

  • 论语·里仁篇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 《论语》——里仁篇

    里仁篇 本篇是《论语》的第四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

  • 《论语》里仁篇

    (一) 【原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 孔子说:“人以安居于仁德为美。如果择身所居而不...

  • 《论语·里仁篇》

    【原文】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注释】 ①几:轻微,婉转. ②又敬不违:仍然恭...

  • 论语·里仁篇

    4.1.子曰:“里[1] 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2] ?” 译文: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是美好的。选择居...

  • 《论语》里仁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选择住所要与有仁德的人在一起。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里仁篇》|| 私利多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nx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