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是一种能量,它来源于人的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它会被消耗,也能补充。”
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有节奏地打在窗上。我正坐在书桌前,啃一道复杂的考研高数题目。上次这样的场景出现在三年前了吧?记忆如潮水般袭来,与现实重合得仿佛严丝合缝。
三年前。
看着书桌上“高考倒计时286天”,我的心头又掠过一丝慌张。时间越来越近,可是我的数学依旧烂泥扶不上墙。怎么才能让数学成绩不拖后腿呢?我决定用最笨的“题海战术”,大量刷题。每天晚上都做到两点,时间一久,终于撑不住了。
我又一次在班主任语文老师的课上睡了过去。语文老师是个胖胖的和蔼老头,我语文成绩比较好,所以他对我很宽容。他把我喊到办公室,问我这段时间一直上课瞌睡的原因。大概是出于信任,我如实跟他讲了。
听完之后他拍了拍我的头,跟我讲:“傻孩子,你这样死磕时间是没有用的,你的精力是跟不上的。老师告诉你几条‘独门秘籍’,你一定要记得啊!”
一、学会管理精力,而非时间。做事情全情投入,做到“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集中精力去做一份数学题,不会的就跳过不要死磕;学习的时候就认真学,做其他事情就不要再胡思乱想。
二、学会劳逸结合,“保持节奏,学会休息,以平衡精力的消耗”。就现在这样讲,你一直在熬时间,白天学习强度也高,你一瞌睡,白天的效率就把握不了。你这不是顾此失彼吗?所以一定要学会休息。休息好了,精力就上去了,就能更好地去做想做的事情。
三、“用积极的仪式习惯来代替意志”。你想,你数学成绩不好,你就会胆怯,你就会讨厌数学。但是如果你能建立起一个应激反应机制,培养起你对数学的兴趣,是不是做题就不再那么痛苦呢?你可以养成一个在做数学之前心理小暗示的习惯,告诉自己:“数学算什么,我能做好它!”
此时的我,已经考入理想的大学,正在准备考取更高的学历。高三那个场景依然历历在目,老师的话语仿佛就在耳畔:“学会管理精力,你才能做到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