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唐芳20201035#日精进Day123
表现:10

人际关系被当今社会的人们普遍关注,人们对此花费了太多时间和精力。其实,牢记以下六大基本原则,就能改善大多数人的人际关系,我们不妨来逐条探讨下。
真诚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的品质很重要。心理学家安德森曾对不同个性品质受人们喜爱的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受喜爱程度最高的六种品质依次是:
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
受喜爱水平最低的品质是:
说谎、虚伪、不诚实、不真实等。
很显然,受人们喜爱的个性品质与“真诚”的品质有关;
而不受人喜爱的则与“不真诚”有关。所以说“真诚”是最受人欢迎的个性品质,而与其对立的则令人厌恶。
因此,一个人要想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真诚是必不可少的品质和交往方式。真诚使人们对与自己交往的人,对自己的行为有明确的预见性,因而更容易建立其安全感和信任感,而不真诚或欺骗使人感受到焦虑与不安。
交互原则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和相互支持。人际交往当中喜欢与厌恶、接近与疏远是相互的。
通常情况下,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会去喜欢他们;而对于疏远、厌恶我们的人,我们的反应也是相对应的。
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对于真心接纳、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倾向于接纳对方,愿意同他们交往并建立和维持关系。相反对于表现出不喜欢、怀疑我们的人,我们倾向于排斥、疏远对方,避免与其有进一步的交往。
交换原则
人际交往是一种社会化的交换过程。交换的基本原则是: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在交往过程中得大于失或得等于失,至少是得别太少于失,又称为“功利原则”,这个其实很好理解。
人际关系的发展取决于双方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进行的选择。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自我价值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价。自我价值保护是一种自我支持倾向的心理活动,其目的是防止自我价值受到贬低和否定。由于自我价值是通过他人的评价而确立的,个体对他人评价极其敏感。
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或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他人真诚的赞美和肯定。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会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给予肯定与支持;而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他人则给予疏离,与这种人交往时将激活个体的自我价值保护动机。
平等原则
人与人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影响力、对信息的掌握等方面往往是不对等的,这会影响双方形成实质性的情感联系。但若能平等待人,让对方感到安全、放松与尊重,我们便能和那些与自己相差较大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情绪管理原则
我们个人对于新的情境,总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适应本身就是逐渐对情境实现自我控制的过程。情境包括交往的内容、方式、心理控制等方面。情境不明确,或对情境把握不准,会引起机体的强烈焦虑,并处于高度紧张的自我防卫状态,使人们倾向于逃避。
比如,刚入职的职场新人由于对职场环境缺乏了解,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高度紧张的自我防卫状态。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对情境的控制程度将决定交往在什么气氛中进行。所以双方对交往情境必须都能控制。无视他人的意愿、需要和心理感受,会使交往产生障碍或停滞。
这犹如断舍离的过程
我们在践行断舍离的过程中,个人悟出一些浅显的道理:有效的往往都是简单的,简单可靠,简单可复制,简单可提倡。
所以人际关系要简单化,为人做事拿出诚意,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人。
世界如此美好
你我如此简单,多好!
我自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不错,与这六点黄金法则息息相关!
让我们一起成为简单的人,拥有简单的人际关系,令生活充满简单的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