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会心理学
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

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

作者: 黃林輝 | 来源:发表于2015-11-27 23:46 被阅读155次

阿德勒主张“智商不应该被当作是由命运或遗传决定的对儿童未来成就的限制,老师和学生也都应该放弃一个儿童的进步取决于天赋能力的迷信。[1]”但此句并非表明智商并不重要,我认为天赋决定了一个人发展的上限,然而努力决定了一个人发展的下限。如果你是富二代、官二代,无需任何努力即可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是你的命。可大多数人生下来就不是衣食无忧的金汤匙命,而是被贫穷、自卑、痛苦所扰,必须通过自我奋斗取得社会地位。记起高一那年的美术课,班上很吵,美术老师说了句,不要想着成为什么作家、专家,能混得上口饭吃就很不错了。这句如醍醐灌顶,班上瞬间沉默了。这些年过去了,我对此一直印象深刻。前段日子学生打电话向我寻求安慰,因未能评上奖学金痛骂评奖制度不公,直指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而期末考试大量依赖于学生的记忆能力。我粗略看了下他的综合测评,发现他不止是成绩拖后腿,文体表现也很糟糕。我问他去年都具体干了些什么,他支支吾吾了几分钟,然后电话那端就沉默了。我想奖学金的评选虽难以在群体中筛选出那些学业成绩不好但其他方面表现优异的个人,好比别指望奥斯卡6000名会员投票选出的最佳影片就是当年度最出色的电影,诺贝尔奖也被批评遗漏了托尔斯泰、卡夫卡、乔治·奥威尔这样的大家,但毕竟规则摆在那,顺着规则尽己所能即可。期末考试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那就花功夫去理解、去背。你嫌记忆负担太重,背诵太累,不肯背,不愿吃苦,那些比你努力的人自然会下苦功夫,有句话说得好,“就怕比你聪明的人比你还努力”。人一定自己要努力,如果社会不给你机会,自己就要创造机会,“弱者坐等时机,强者创造时机。[2]”自己成天吊儿郎当,窝在电脑面前通宵打游戏,一日三餐需他人打包代劳,一无所获也是注定的事。想起了另一个学生,他曾对我说,“我又不爱学习,考试那种事我都不想去背,那倒不如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校运会、院运会、年级工作、社团、志愿者服务他一个不落,都能见到他忙忙碌碌的身影,他得到了什么?硕果颇丰,前前后后共23张奖状——4次“体育道德风尚奖”、4次“优秀运动员”、2次“院工作积极分子”、2次“院优秀学生干部”、1次“校优秀共青团员”和1次“校优秀学生干部”,此外长达174个小时的志愿者服务。他就是考试60分万岁那类人,能过即可。因学业表现太过糟糕,补考都参加了4、5次,连续两年综测在班上的排名都是不温不火的位置,拿不到任何一项奖学金。后来一次碰面,我问他拿不到奖学金是不是有些失望,他咧着嘴笑,怎会。我看他也不应该沮丧,像他那样勤奋、阳光又向上,专业73个人,67个人投票选他为“校优秀学生干部”,投票率高达91.7%,他都是他们年级女生眼中的男神。前阵子和朋友聊天,她说就像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大学里鱼龙混杂,能否拿到奖学金跟日后成功并无太大关系。我想也是。大学就是半个社会,扬长避短,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在自己擅长的事,做出色就足够了,但关键是自己要上进。天上不会主动掉馅饼,如果就呆呆坐在那,祈祷青天开眼鼓励不劳而获,天上落下的也不会是馅饼,而是铁饼,砸得你头破血流。大学存在多种评价学生的标准,霍兰德也把人的职业兴趣划分成6种类型,都把所有学生往一个模子里面套既不科学,也抹灭人性。像《美丽新世界》里的“幸福人”一样一切都由官方定制,全员都是一条生产线出来的产品,一模一样,其实并不幸福。

在阿德勒看来,“只求个人利益,不讲奉献的人生观对于个人和团体的利益都是最大的阻碍。[3]”这种人的存在确实不少,为自我目的不择手段,踩着别人上位,把别人当作实现一己之私的工具也不鲜见。在钱理群的眼中,这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我见到的往往是“粗糙的利己主义者。”老家的一个邻居锒铛入狱了,他家亲戚和妈聊起,直言他就是野心很大,没耐心赚小钱,不想一点一点积累财富,希望财富源源不断地来,最终走了歪路。这类人常常抱着一种执念“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人为我,就是没有我为人人”,把自己当成旧朝天子,其他人皆是俯首听命的臣子,以自我为中心画圈占地,占有欲强,私心极重。只要是圈子里的任何资源都是自己的,不给别人留活路,也断了自己后路。在这种危险、极端又片面的想法的带领下,不步入歧途倒是天下奇观。说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认为这句俗语的另一种解读是把“为”(上声)先读成“为”(入声),先把人人是我的观念内化在心里,而后考虑人人替我着想,人人为我服务。当这种与集体相亲相爱、休戚与共、不可分割的观念融进血液之后,观察问题的角度多样了,观念的水位变化了,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层次就上升了。常说“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我看有所不为才是更重要的。上层的路很拥挤,竞争也很激烈,冠军只有一个,你刻苦、勤奋、努力不能保证100%收获相应的回报。世界这么大,总有人发展得比你好,总有人跳得比你高,你所要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地发展自己,所以能有所作为固然值得掌声和敬意。而有所不为好比坐在路边鼓掌,付出的成本低,得到的关注少,但这是和谐的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要素。孟子强调人有四端,而这四端构成了“仁、义、礼、智。”在这么多世俗诱惑中能有所不为便体现了四端,同样配得上掌声。

人活在世上,不是孤单的一个人,是活在一个社会里。人是社会动物,群居而生,社会感是与生俱来的种子。阿德勒认为“生命遭遇的最大困难,以及造成他人最大伤害的,是那些对人类没有兴趣的个体,就是这类个体导致了人类所有的失败。[4]”有一类人注重追求个人独立,凡事强调个人奋斗,认为凭借一己之力便可平步青云,无需他人也可功成名就。强调个人奋斗无可厚非,但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的时代,团队协作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眼里只有竞争没有合作,是否成就大业不好说,但日子肯定不会好过。你看“骆驼祥子”的下场就知道了,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人类的各种能力得以发展便是建立在共同创作的基础上,维护人类的最终是集体的事业。这事业既需要个人艺术创作灵感也需要工业生产那样的集体协作。没有集体协作的个人艺术创新再突出,作用终归有限;没有艺术创新的集体协作容易流于平庸,虽然能有所传承但没有竞争力。

人人都想爱与被爱,这也是马斯洛将“爱和归属感”归入到需要层次理论的理由,而在此之上则是自我实现,要想达成自我实现甚至自我超越,正确的努力方向,有的放矢的努力程度,兼济天下的开放之心便不可或缺。

注释

[1]阿德勒.(2004).阿德勒人格哲学(罗玉林 译).九州出版社,pp.162.

[2]艾芙·居里.(1984).居里夫人传(左明彻 译).商务印书馆.

[3]阿德勒.(2004).阿德勒人格哲学(罗玉林 译).九州出版社,pp.192.

[4]阿德勒.(2004).阿德勒人格哲学(罗玉林 译).九州出版社,pp.223.


相关文章

  • 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

    阿德勒主张“智商不应该被当作是由命运或遗传决定的对儿童未来成就的限制,老师和学生也都应该放弃一个儿童的进步取决于天...

  • 原来书可以这样读

    090-唯曦 加入行动营plus后,我发现面临的居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天一本书,还要列出阅读清单,不但从来没有想...

  • 原来书可以这样读

    缘起《书都不会读 你还想成功》,读完顿时觉得书中主人公很励志,正好行动营的老铁们组织读书小组,相约100天...

  • 书,原来可以这样读?!

    写在前面 周六晚上在青年行动营听了Hauson学长关于读书的分享,分享了他曾经读书的三个阶段,现在的三种改变,不由...

  • 原来《原则》可以这样读

    不多说了,直接上图吧。 据说,能坚持看到这里,全程无尿点的人,一定是真爱。 那么,如此爱我的你,一定有话说,请在我...

  • 原来书可以这样读

    ----读《这样读书就够了》有感 前一段时间,有幸认识拆书帮长治分舵主原先生,他向我推荐了一本书《这样读书就够了》...

  • 旁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读大冰的书总是边读边惊讶:原来还有这样的人呀!原来还可以这样玩!原来还可以这样活。每次读完他的书,都感觉自己的世界...

  • 原来,书还可以这样读

    许多人都知道读书重要,却鲜有人思考:怎么读书才更有效,更有意义?许多人一周读一本书,有甚者三天读一本书,并以此为高...

  • 原来唐诗还可以这样读

    这两天读了台湾的一位知名教授欧丽娟老师的一本书《唐诗可以这样读》,全书于无数唐代诗人的近五万首唐诗中选择了六位诗人...

  • 原来书还可以这样读……

    最近我好像得了“阅读焦虑症”,到处“乱求医”,今天遇到作者印南敦史写的《快速阅读术》,似乎对了症。 新年伊始,各个...

网友评论

  • LostAbaddon:中间那整个一段文字的超链接是怎么回事啊?

    另,可以使用Markdown编辑器,然后用Markdown语法来插入脚注,这样会比较美观,而且也不会弹出新页面。
    Markdown的脚注语法分为两部分:

    正文中:
    ……儿童的进步取决于天赋能力的迷信[^1]

    全文末尾:
    [^1]: 阿德勒.(2004).阿德勒人格哲学(罗玉林 译).九州出版社,pp.162.

本文标题: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wid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