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1.穷忙族
2.高学历穷忙族
3.NHK电视台
4.发达国家的“穷忙族”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困”

正文:
“穷忙族”来自英文单词“working poor”,日本经济学家门仓贵史在《穷忙族》一书中对“穷忙族”下的定义是:每天繁忙地工作却依然不能过上富裕生活的人。最早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战后日本大众曾经的信仰是:只要挥汗拼命工作,必能得到社会的回报。然而,现在对对于在竞争中失败、陷于穷困的人,却被认为是“败落之犬”,是自己的责任。欧美发达国家通过客观指标发现,在他们的社会里存在着庞大的“working poor”族群。并且随着这几年来全球化发展愈趋明显,也出现愈来愈多的“穷忙族”。
1991年日本国内的硕士、博士生数量约为10万人,截止2011年则达到了近26万人。目前日本国内对于硕士、博士生岗位需求并不旺盛,众多高材生难以被“消化”。目前有统计数据显示,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的博士生就业率仅为56%,文科硕士为75%。他们的年龄多处于30岁至40岁出头,正在逐步沦为“高学历穷忙族”。
日本NHK电视台,先后于2006年、2007年间制作并播放了纪录片《穷忙族》,引起了广大反响。NHK 即日本放送协会,Nippon Housou Kyoukai (Jap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NHK于1925年创办开播,是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也是日本唯一的公共广播电视台。NHK以制作高质量的纪录片著称于世。揭露社会时弊的单部纪实作品,都以其严谨、客观的制作风格,巧妙的构思以及先进的拍摄技术,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NHK纪录片《穷忙族》共分三部分:第一部《拼命工作也致富无望》、第二部《靠努力就能脱贫吗》和第三部《解决之道》。看完之后,感触良多。片中报道的是发达国家的“穷忙族”,其中美国“穷忙族”占全国人口比例为17%、韩国为11.4%、意大利为12.9%、日本为15.3%(2005年统计数据)。

该纪录片分别在日本、韩国、美国及英国对不同背景的“穷忙族”进行了跟踪采访,包括他们的工作、生活及心理状态。采访结束后,邀请三名相关专家及官员进行评论。在第三部《解决之道》中报道了美国及英国政府是如何采取的有效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穷忙族”和发展中国家的“贫穷”有很大的区别。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较差、生产力相对低下,“贫穷”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而发达国家在整体经济向好期间,各大企业业绩屡创新高,效益奖金也在不断提升的情况下,“穷忙族”人口占比依然在不断增加。这主要归结于,在全球化战略下,各大企业为提高竞争能力,大力消减成本的原因。
我们国家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我国市场化经济在经济体制中的占比在逐步提高。我们这个人口大国会不会重走上述国家的老路,也会出现“穷忙族”呢?假若我们国家出现了这个现象,即使政府相关部门采取对策,对于我们这些寻常百姓来说,是被动的,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如何从自身出发,主动预防“穷忙族”这个问题?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的,特别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