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论曰:人君之德,莫大于至明,明以照奸,则百邪不能蔽矣。汉昭帝是也。周成王有惭德矣;高祖、文、景俱不如也。成王闻管、蔡流言,遂使周公狼跋而东。汉高闻陈平去魏背楚,欲舍腹心臣。汉文惑季布使酒难近,罢归股肱郡;疑贾生擅权纷乱,复疏贤士。景帝信诛晁错兵解,遂戮三公。〔《〖胡三省注〗武王崩,周公相成王,管叔、蔡叔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于是东征。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鸱鸮之诗;周大夫亦为赋狼跋之诗曰:“狼跋其胡,载疐其尾。”毛氏注云:跋,躐也。疐,跲也。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退则跲其尾,进退有难,然而不失其猛。疏曰:李巡曰:跋前行曰躐,跲却顿曰疐也。《说文》云:跋,蹎,丁千翻。跲,踬,竹二翻。踬,即疐也。然则跋与疐皆是颠倒之类。以跋为躐者,谓跋其胡而倒耳。老狼有胡,谓颔垂胡。进则躐其胡,谓躐胡而前倒也;退则跲其尾,谓却顿而倒于尾上也。高祖疑陈平事见九卷二年,文帝罢季布事见十四卷前四年,疏贾生事同上,景帝诛晁错事见十六卷前三年。〕所谓“执狐疑之心,来谗贼之口”。〔《〖胡三省注〗刘向之言。〕使昭帝得伊、吕之佐,则成、康不足侔矣。
桀等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旦置驿书往来相报,许立桀为王,外连郡国豪杰以千数。旦以语相平,〔《〖胡三省注〗平为燕相,史失其姓。语,牛倨翻。〕平曰:“大王前与刘泽结谋,事未成而发觉者,以刘泽素夸,好侵陵也。平闻左将军素轻易,车骑将军少而骄,臣恐其如刘泽时不能成,又恐既成反大王也。”旦曰:“前日一男子诣阙,自谓故太子,长安中民趣鄉之,〔《〖胡三省注〗趣,七喻翻。鄉,读曰嚮(向)。〕正讙不可止。〔《〖胡三省注〗师古曰:人众既多故讙哗。讙,况爰翻。〕大将军恐,出兵陈之,以自备耳。我,帝长子,〔《〖胡三省注〗帝,谓武帝。长,知两翻。〕天下所信,何忧见反!”后谓群臣:“盖主报言,独患大将军与右将军王莽。〔《〖胡三省注〗张晏曰:王莽,天水人也,字稚叔。〕今右将军物故,丞相病,幸事必成,征不久。”令群臣皆装。〔《〖胡三省注〗令皆治行装也。〕
【译文】
李德裕论曰:君主最大的德,莫过于明察秋毫,明察可以洞悉奸诈,那么任何邪恶就都无法将其蒙蔽,汉昭帝就是这样。这一点,不仅周成王应当惭愧,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也都不如。周成王听信了管叔、蔡叔的流言,致使周公进退两难,只好东征。汉高祖听说陈平离开魏国,又背叛了西楚,便要舍弃这位心腹之臣。汉文帝误认为季布爱发酒疯,难作天子近臣,便将其放回地方作郡太守;又怀疑贾谊专擅权柄,可能造成混乱,便又疏远了这位贤士。汉景帝相信杀死晁错能结束七国之乱,便将位列三公的晁错杀死。正所谓:“先有怀疑的心思,才召来奸贼的谗言。”假使汉昭帝能得到伊尹、吕尚的辅佐,那么周成王、周康王都不足以与之相比。
上官桀等密谋由长公主设酒宴邀请霍光,埋伏武士将霍光杀死,然后乘机废掉汉昭帝,迎立燕王刘旦为皇帝。刘旦设置驿马传书,往来递送消息,许诺事成后封上官桀为王,并对外联络了数以千计的各郡、国的豪杰之士。刘旦将这一计划告诉燕国丞相,这位名叫平的燕国丞相说道:“大王以前与刘泽合谋,事情还未成功,消息已然走漏,是因为刘泽平时性情浮夸,好欺凌属下。我听说左将军一向办事不稳重,车骑将军又年轻骄横,我担心他们与刘泽那时一样成不了事,又担心他们事成之后背叛大王。”刘旦说:“前些日子,有一男子到皇宫门前,自称是前太子,长安城中的百姓纷纷上前,喧哗不绝。大将军感到害怕,派出军队,为的是保护自己。我本先帝长子,天下信任,还怕被人反对吗!”后又对其臣下说:“盖长公主告诉我,只是担心大将军霍光与右将军王莽。如今右将军去世,丞相又有病,大事必然成功,不久就可证实。”命臣下一律整治行装,随时准备出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