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在自己的府衙后院,开辟了一方莲花池,闲暇之余,常闲步于莲花池畔,观莲,赏莲,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文章——《爱莲说》。这篇文章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它写出了莲花的美。

这个句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独爱莲花从淤泥当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莲美在哪里呢?美在她生于世俗之中,却又不沾染世俗之气,不沾染世俗的污秽,美在她的纯洁,朴素,美在她的优雅,大方,既有外在之美,又有内在之美,内外兼修,不妖艳,不媚俗。

周敦颐写这篇文章,是借物言志,借物喻人,那真的有像莲花那样的人吗?我想是有的,但这样的人却是不多的,很少见的。
尚未涉足社会的青少年之中,就有很多拥有莲花之美,莲花之气质的人。这种由内而外的美和气质,来自于他们耳濡目染的家风家教,来自于他们接受的良好的教育。他们不奢侈,不浪费,勤学习,爱劳动,讲卫生,礼貌待人,端庄大方,纯朴天真,宽厚待人…而不是只会跟父母要钱,只会玩电话、电脑,只会大叫大闹的自私鬼。
成人之中拥有莲花之美,莲花之气质的人就少很多了。为什么呢?在经历了社会这个大染缸的洗礼之后,有多少人能够保持自己的初心不变呢?只有一少部分人能够做到了。但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成就了自己的莲花之美,莲花之气质。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早年间因为学历低,只能去沿海地区打工,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他成了一个学校的一校之长(这跨度有点大,但却是真实的),他把那段打工时间学到的很多好习惯带到了学校。有课就不吃大蒜,葱花;不管有无领导来学校,他总是穿着一套正装;不管应酬到多晚,第二天,他总是提前45分钟左右到学校;作为一校之长,他身上也没有表现出高高在上的样子,微笑对待每一个职工,关心照顾每一个职工,平等对待每一职工。我们住在同一栋楼里,他每一次上楼,脚步都很轻,按理说他的那种皮鞋应该是声音很大的,尤其是在楼道里,而他却能做到几乎没有一点声响,不影响楼道里其他的人家,而还有很多人,不仅脚步声很大,还在楼道大声喧哗,关门声也常常让人一惊…
莲之美,让人陶醉,让人赏心悦目,莲一样的人,让人敬爱,让人尊重。我们都应该努力做像莲一样美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