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公主
从前,有一位国王和一位王后,他们很悲伤,因为他们没有孩子。不过最后,王后终于生了一个小女孩。他们决定举办盛大的庆典,邀请全国的仙女参加。可仙女有十三位,金盘子却只有十二只,所以有一位仙女没有得到邀请。
仪式结束后,仙女们依次上前为小公主献礼,礼物包括美德、美貌、平和等世间所有的美好。就在第十一位仙女送完礼物时,第十三位仙女走了进来。这位被忽视的仙女十分恼火,她喊道:“因为你们没有邀请我,所以你们的女儿将在十五岁那年被纺锤刺伤,然后死去。”
众人吓得说不出话。这时,第十二位仙女走了出来。“我不能撤销这个诅咒,”她说,“但可以削弱它的力量。你们的女儿不会死,她会沉睡一百年。”为保护爱女,国王下令毁掉了全国所有的纺锤。
长大后的公主貌美如花,人见人爱。这天是她满十五岁的日子。国王和王后都出去了,城堡里只剩她一个人。她随心所欲地穿梭游荡,最后来到了一座老旧的塔楼前。公主拾级而上,发现尽头处有一扇小门。轻轻一碰,门便开了,里面坐着一个老妇人,正在纺线。公主像着了魔似的走到老妇人身边,出神地看着她纺线。没看一会儿,公主便说她也想试试。可她刚拿起纺锤就被刺到了,接着便陷入了沉睡。
睡意在整座城堡里蔓延。国王和王后刚到家,就立刻与随从一起倒在大厅里睡着了。厨子和仆人睡着了。狗窝里的狗、马厩里的马、猪圈里的猪,还有墙上的苍蝇也睡着了。壁炉里的火熄灭了,就连风也停了。
就在城堡和城堡里的居民入睡时,城堡周围长出了一片浓密的尖刺篱笆。一年年过去,篱笆越长越密,最后城堡被完全包住,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传说流传开来,美丽的玫瑰公主在城堡里熟睡,等待被拯救。这些年,一直有青年试图穿过浓密的篱笆,可他们最后都被尖刺扎穿,悲惨地死去。
终于,一百年过去了。一位王子从此地路过,从老人嘴里听到了关于玫瑰公主的传说。他决心一定要穿过尖刺篱笆,亲眼看看这位玫瑰公主。王子不顾老人的劝阻,执意要进行这场冒险。当他走到篱笆前时,尖刺中竟开出了馥郁美丽的鲜花。接着,篱笆一分为二,王子轻而易举地走了进去。接着,篱笆又在王子身后合上。
王子进入城堡,看到沉睡的狗、人、猪和马,不禁大为惊奇。四下一片寂静,只听得到沉睡者轻柔的呼吸声。王子走进城堡,穿过沉睡的人,找了许久,终于找到了那个塔楼中的房间。一百年前,玫瑰公主就是在这里被纺线的老妇人所吸引的。王子看着倒在床上沉睡的公主,发现她十分美丽,便情不自禁地俯身给了她轻柔一吻。公主立即苏醒,微笑着望向王子。
王子和公主携手走下塔楼,发现城堡里的人也苏醒了,斑点狗伸着懒腰,打着呵欠;鸽子在屋顶扑扇着翅膀。国王和王后也醒了,拍去身上的灰尘。壁炉中的火焰再度燃起,继续烤肉。玫瑰公主嫁给王子,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按心理学的说法,玫瑰公主的出生象征着历经悲伤、焦躁和漫长的等待后终于得到满足的欲望。虽然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有所不同,但是对很多女性而言,成为母亲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如果一位女性基于不孕等原因一直在努力成为母亲,那么那场渴盼已久的生命降临的确可视为奇迹。
新手妈妈怀着巨大的喜悦凝望着婴儿,看到的是孩子的完美。他拥有一切可能,尚且保持着纯洁和完整。作为母亲,我们肯定会想保护他远离伤害,想守住这份纯洁与可能。从德墨忒尔的欲望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她想让自己照顾的孩子变得刀枪不入、青春永驻。从国王的行为里,我们也能看到这一点,他摧毁了全国的纺锤。赫尔曼说出了这个愿望,她发誓要满足小女儿的每个需求。
第十三位仙女
第十三位仙女代表令人不适的真实,她与理想的生活格格不入,因此我们会想躲开或忽视她。数字“十三”与黑暗、罪孽及邪恶相关。第十三位仙女象征着我们不愿认识的那部分自我——攻击性、嫉妒心、予取予求。第十三位仙女就活在我们心里,她当然也想参与母亲之旅。吊诡的是,如果不为黑暗面备好餐位,它就很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我们着意规避的伤害。莫妮卡和卡尔极力想让莉莉的生活充满阳光,可反而把她养得敏感脆弱、易受诱惑。
与故事里的国王和王后一样,莫妮卡也想保护莉莉免受生活的启蒙所带来的伤害。毁掉所有纺锤代表拒绝哀悼,拒绝接受生活始终要向前奔涌,我们的所爱终将改变和逝去的事实。对许多人来说,青春期是告别安全的童年,走进黑暗的隧道。它有时会带来危险,而在父母眼里,几乎处处都是危险。但如果我们作为母亲给孩子筑起过高的藩篱,把生活中常见的冲突也排除在外,那么我们和孩子都会面临成长停滞的风险。心理成长的终极目标是持续不断地走向有意识。如果一味保护孩子,我们就放弃了自我成长的契机,无法令更多的自我在意识中浮现。自己也好,孩子也罢,一旦跟挑战和失去隔绝,便会停止成长。对这一点,故事表述得很清楚:玫瑰公主睡着之后,整个家族的生命都静止了。
纺线和纺锤又象征着什么呢?我从小就对故事中的这个细节感到匪夷所思。虽然我对纺锤的了解仅限于纸面,但也知道它不算特别锐利,怎么会刺伤手指呢?根据弗洛伊德学派对该故事的解读,纺锤象征的是阴茎,女孩与老妇人在塔楼的相遇则象征着初次性经验。可在我看来,纺锤拥有更深刻的象征意味。纺线和纺锤的象征意义是与女神相关的。许多文化里都有负责纺织命运的女神。我们在分析《两只匣子》时曾提到,希腊神话里的宿命之神就是三位掌管命运的女神。其中一位叫克洛托(Clotho),她负责纺织生命之线,通常被描绘为手持纺纱杆和纺锤的模样。因此,玫瑰公主探访塔楼代表的是和命运的相遇。作为母亲,我们必须为孩子们找到自身命运的那一天做好准备,即使我们会对此感到害怕。
玫瑰公主一生受到保护,被视为“特殊”的存在,因此她缺乏自主感和自我效能,无法迎接命运。她当然会被纺线的妇人吸引,因为对方手上握有伟大且充满力量的宿命的秘密。当被刺伤后,玫瑰公主的反应是顺从地入睡。穿破她身上那层厚实多刺的防卫得花很长时间。在格林兄弟的版本中,王子是恰好在公主苏醒时吻了她,而不是用吻唤醒了公主。两件事的同时发生有很重要的理由。王子象征着女主人公身上的“王子特质”——富有冒险精神、勇敢、坚韧。陷入无意识沉睡的公主显然不具备这些特质。只有历经足够长的时间,她才能将体内的这些特质唤醒。不被允许充分发展自主感和攻击性的年轻女性常常这样。她们可能很多年都处于无意识的状态,梦游般被动地生活。大多数这样的人的内在王子特质会在某一刻苏醒,让她们得以更主动地生活。
我们可以试着培养孩子迎接命运的能力,但不能使他们躲避命运。这样的企图会让人走向停滞。保护孩子远离痛苦、不适与挑战,会阻碍我们自己和孩子心灵的成长。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可能把他们抓得太牢,抓得太久。日本故事《月光公主》明确指出,为了让我们继续成长,时间到了,就必须让孩子离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