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什么叫长大,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长大是个很厉害的样子,长大代表着成熟、稳重、包容……长大应该是美好的,不是有句话说:人总得学会长大呀!
昨天看书《思维导图工作法》,有那么一瞬间,我好像悟通了一个点,佛家说人生有三重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段时间,把关于思维导图能看的书都看了一遍,从初识每一本书的框架,到从细节上去学习。原本已经烂熟于耳的概念,随着每一本书的讲解,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直到昨天晚上,再看王玉印老师新出的书,有种大彻大悟的感觉。那个时候,观念已不再是被更新,而是被验证。我好像有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小惊喜。
第一次正式跟陈君老师学习,那个时候我应该满足于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单纯。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以至于对陈君老师无比崇拜。这个阶段,就像有点初恋的小美好一样,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优点,以为那是全部,对未来无限憧憬。
后来正式进入教学实践,总感觉那种小美好发挥不出实际效果,于是开始陷入自我怀疑,越是这个时候,越想知道为什么?于是单纯的小美好已经不复存在,头顶笼罩着一层层乌云。就像恋爱进入了磨合期,开始看到对方的不足,实际与预期不符的时候,是会爆发战争的,战火连篇那种。
这个阶段应该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混沌阶段,但是往往这个时候,你会逼迫自己去学习,去成长。
我一遍遍去探索为什么,继续看书学习,继续自我实践,渐渐地,乌云开始散去,我再一次看到黎明的曙光:哦!原来是这样!
但这是第三阶段的萌芽,还需要进一步验证。于是我继续学习,继续实践。
当我发现自己的思维在不断升级,当我看到思维导图法的推广越来越普遍,当我看到自己的教学有成果……这一次次的验证,让我在第三阶段茁壮成长,开始走向成熟、稳重、包容。
以前,总能看到各种夸大其词的思维导图法与记忆法的传播,自己也有参与其中,那个时候可能是不太懂,只是觉得效果并没有那么好,很多学生学着学着就不了了之了,莫名有种深深的罪恶感。
现在,依然会看到各种荒谬的广告,各种形似导图却不是导图的传播。这个时候,就好像看到了当初的自己,只是看到了山,却不知道为什么是山,所以带着善念去传播了恶果。
如今罪恶感不会再有了,只是内心希冀每个与思维导图结缘的人,都能善待它,善待每一个单纯的孩子,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去传播。
大师说: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此为做人与处世,对于自己来说,人生根本谈不上什么境界,似乎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一直都是三个阶段交互错杂,时而看山是山,时而看山不是山,时而又看山还是山,反思过来,终于明白原来人生就是熬,需要更多历练,更多感悟。
我们会遇到很多人和事,每一段经历都会经历这三个阶段。就像到了恋爱的最后,你发现,人还是这个人,只是当初是你自己在这个人身上寄予了希望,当希望破灭的时候,一切又都回到了原点。你还是你,他还是他,一别两宽,各自欢喜。
从日出到日落,它是不是也在经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经典历程,然后圆满落幕,等待着迎接新的一天?
我想是的,又赚了一天的感觉也无比欢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