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慈恩寺是沈阳市最大的佛教寺庙,历史上著名的“净土宗”寺院,“东北四大丛林”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庙,1949年以来,慈恩寺一直为省市佛教协会所在地,殿堂经过多次维修,已恢复原貌。1988年被列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现为辽宁省佛教协会所在地。
慈恩寺位于沈河区大南街慈恩寺巷12号,东临万泉河,有万柳塘公园、带状公园环绕,优雅而清净。 慈恩寺始建于唐朝,重建于后金天聪二年(1628年),寺内碑文有载“天聪二年复兴古刹”云云,清顺治元年(1644年)建成大殿、韦驮殿、两廊。后因年久失修而湮没。民国元年(1912年),步真和尚主持重修,先后建山门、天王殿、配殿、钟鼓楼、禅堂、念佛堂、两廊、比丘坛。民国八年(1930年)最后完成大雄宝殿。慈恩寺是沈阳市现存最大的佛教寺院。
寺院坐西朝东,占地约 12000多平方米。正面是山门,门内有钟、鼓二楼,往西寺院的建筑分为三路。
中路最前面是天王殿,面阔三间,檩枋彩绘,朱红地仗,殿内供奉着四大天王、弥勒、韦驮的塑像。向西依次为大雄宝殿、比丘坛、藏经楼。
寺院南路自东而西有会客寮、厨房、司房、齐堂、禅堂、法师寮、佛学院等;北路建筑有养静寮、客堂、念佛堂、方丈室、十方堂、库房等。
慈恩寺有位著名历史人物,他就是慈恩寺最有作为的剩人和尚。剩人和尚原是江南名士,俗姓韩,广东博罗人,是明末礼部尚书韩日缵之子。他早年曾中秀才,29岁时父亲故去,便在罗浮山落发为僧。有一次他在南京印刷藏经,正赶上清军南下,目睹那些曾经作威作福的明朝达官贵人非逃即降,人民深受战乱之苦,他痛心疾首,遂写了《再变记》一书,记述了清军进犯南京的实况。不料当他出城返寺时,此书被清兵搜出,遂成一桩要案,剩人因此被押在京师受审,清顺治五年(1648年)春末夏初,被流放到盛京,敕住慈恩寺,成了身陷清朝文字狱的第一人。
剩人和尚在盛京和一些文人儒士交游谈心,于顺治七年(1650年)组织了一个“冰天诗社”,这是沈阳最早的一个文学团体。文人们常在一起吟诗作赋,相互唱和,活跃了文坛气氛。有一年盛京从春到夏,天旱无雨,城内外瘟疫四起,死亡人数众多,大街小巷一片萧疏,剩人和尚率全寺僧人去郊外采摘草药,诸家施送,劝人饮服,使许多病人转危为安,因此他在百姓中声誉甚高。他还在盛京许多寺庙中宣扬佛法,被奉为辽沈地区佛教开山祖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