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正好,秋风习习,让人神清气爽。伴随着那熟悉的悠远的古筝曲,我们又开启了高段彩虹花晨读课的学习 。

课前,李利敏老师以傲霜凌寒的菊花来引入宋代诗人郑思肖所写的《寒菊 》一诗。一看到这个诗题,相信对于深处农村的孩子们并不陌生,他们的脑海中不禁会浮现出农村小院里千姿百态、颜色各异的秋菊,这是我们乡村农家最靓丽的一道风景。诗中描写的菊花有何姿态?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呢?带着这些疑问,孩子们跟着李利敏老师走进了这首七言绝句。


李老师首先出示全诗,让孩子们先自己试着读一读,我主要强调了“曾”这个多音字的读音。但对于诗人郑思肖,孩子们感觉很陌生,李老师就着重介绍了诗人。通过李老师的介绍,孩子们了解到他是一个非常爱国的诗人,宋朝灭亡的时候,他改名叫思肖,表示不忘故国,可见诗人的赤诚之心、爱国情怀。



之后,李老师逐字逐句地为孩子们讲解诗意。诗文从晚香着笔: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芳斗艳。当百花凋零时,只有菊花立于篱笆旁,意趣无穷。这不禁让孩子们想起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此中有真意”的意趣。诗的后两句用隐喻的手法,是说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也不愿屈服,表现了诗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诗人这种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让孩子们想到了“九一八”事变89周年——勿忘国耻,吾辈自强专题活动中,大队辅导员为孩子们讲述的英雄人物:孤身一人与日寇战斗几昼夜的杨靖宇;英勇不屈,坚强就义的赵尚志;投笔从戎,参加抗日武装斗争的王光宇;坚持和发展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出生入死、英勇奋战的王德泰。






我想彩虹花课程也体现了学科的整合,将彩虹花晨读课程与思想品德教育相融合,让孩子们感受诗人的爱国热情的同时,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从小受爱国主义教育与熏陶,长大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