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迷于生死的问题,而且不悟。
前段时间看到成电杯辩题“向死而生使青年变得坚强还是懦弱”,我不知该怎么说,即使我在人前总说“向死而生”使人明白一些在平日中难以感受的东西。
这个话题我是不想辩的,就像我看到的那么多个辩题一样,不置可否。我辩论极其糟糕,不知是不想辩使我辩得糟糕,还是辩得糟糕使我不辩。总之,这些问题,我不了解,也不想了解。
读完了大冰笔下这些故事,我无法只一笑而过,一年前接触的学霸猫,前两天的电影,这几天的故事,我依旧在问“向死而生究竟是什么?”
那些故事里,不同的人在走不同的路,或平凡,或伟大,平凡中伟大,伟大中平凡。一些机缘巧合吧,在常人眼里是“向死”的那些事情,却意外地改变了他们的轨迹,使一天天的生活,积累成了奇迹。或是亲人的绝症,或是贫困的艰辛,或是意外的来临,或是先天的不幸,或是孤独的煎熬。不向命运屈服,也不是刻意不屈服,只是机缘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在这一刻释放强大的力量。屈服也罢,不屈服也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路要走,我只是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我理解的不平凡。
空讲道理,自然没有生动的故事来的那么真实,我限于阅历,无事可讲,有几件可以沾边理解的事情,也碍于隐私,无可分享。满脑子想的,是敬佩,还有一种对变故的深深的恐惧,也许督促我步步前行的,不仅有热爱,还有虚荣心,可能最深的,就是恐惧吧。
我怕死,从小就特别怕,在我对“死亡”还没有概念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一种对完美的执拗追求。书上把我那时候的过分担忧和过分追求完美称作“对生的过分渴望”,我暂且接受了这个观点。
我修仙我玄学,我假装若无其事,看淡一切。但慢慢又折回来,开始接受这个患得患失的自己,我觉得这样挺好,挺刺激,我发现谁只要一提一些看起来“好”的东西,就特别对我胃口,在做我思想工作时,这招基本上屡战屡胜。我怕丢,紧紧抓住会让一些东西流失更快,那我干脆就松一些,但是我还是为了留住它,留得久一点。
我脑子里的戏总是特别多,努力给自己灌输“不要给自己加戏”的观点,却没能阻止看书时神游的那段“我因意外失去手臂,身残志坚”的大戏。戏中的我坚强勇敢,乐观向上,我也在反问——当意外真的来临,我真是这样吗?一切都说不定,这件事的缘分还未到,不去深究也罢,戏一场,不必较真。
死亡冥想可以开始做了,我好像大致明白了这件事情是什么。我突然发现我想做死亡冥想了,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