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职场思维是每个职场人必须要有的生存技能,而职场思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总结和锻炼出来的。
【解决问题思维】
解决冲突的两个有效步骤是:
第一步,对人不对事,即在冲突中照顾好自己的情绪,认真倾听,保持共情。
第二步,对事不对人,即把焦点放在事情本身,不要对人进行评判。
【合作思维】
多心”是让我走到权威身边,跟他成为战友的一个方法。弄懂“为什么”,是破除考试思维和合作思维之间那堵墙的关键。
关于“问”这个动作,责任不仅仅在员工身上——当然,员工需要摆脱考试思维,真正成为一个能担责的职场人。一个人只有拥有合作思维,才有可能发挥出他在职场中的影响力。但是,公司也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那就是建立这样一种文化:让公司里的每个人都能理解“为什么”。公司需要去创造一个可以被提问的环境,并且把这个价值观贯穿到每个人的内心。
不要说“老板,这个任务我完不成”,而要说“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我想了解以下这些内容”。
不要说“最近我的事情太多了”“这个任务太难了”,而要说“为了更好地实现我们的目标,我需要这些帮助”。
不要等问题发生了,才去跟客户说“对不起,这件事我们失误了”,而要在发生困难的时刻就及时同步:“我们现在遇到了这个困难,为了更好地完成双方的目标,请你和我们一起努力。”
只要从思维层面意识到你和对方是合作关系,这些话术就一点儿都不难。
面对带有敌意的批评者,你不用针锋相对也可以和他们进行交流。有益的支持和询问不仅能防止你心态失衡,还能让你获取大量信息。
非合作思维会认为,批评意味着别人在指责自己、攻击自己、否定自己;而合作思维则认为,我们双方都有基于合作的这个前提,才会在一起共事、沟通,对方的批评只是在参与我们的合作,是在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对方可以帮我把工作优化得更好,这是一件好事。
【正向思维实践】
面对批评,你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第一步:切换频道。切换到合作频道,摆脱杏仁核绑架,看到双方的目标。
第二步:问出来。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的”,那不是事实。在合作思维的鼓励下,大胆地问出你的问题。但要注意,要提问,不要指责。
第三步:反馈。就提问得到的结果进行反馈,与对方得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最后,我想提醒你的是,应对批评是非常难的,因为你的反应首先会受生理反应影响,批评会引发你大脑里的一场战争,而且是有逻辑、有意识的你跟情绪化、潜意识下的你之间的战争。所以,如果你现在做不到,不要沮丧,因为这真的很难。但这也正是此过程的价值所在——通过练习,一次次自我赋能,直到遇见更好的自己。
应对批评最大的挑战在于:你是否愿意努力探寻真相;你是否相信,在你有限的认知之外,有更大、更广阔的世界;你是否相信,在别人的批评中,隐藏着建设性的建议,能帮助你变得更好;你是否相信,找到真相会让你更幸福。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这意味着你会成为思想更加开放的人。虽然这个过程需要一次次的练习,但是你要相信,在未来,在应对不同意见的时候,你会拥有更从容的姿态和气场,那就是属于你的影响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向你保证,你会在某个瞬间拥有这样一种体验:
你感觉自己不再被未知的力量所左右,你感觉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行动,掌握自己的命运。在这种罕见的事情发生的时候,你会感到强烈且深刻的愉悦,它会成为你记忆中的里程碑。
这就是所谓的最优体验。
【合作思维—精准表达提需求句实践】
我总结了一个通用的提需求句式,它可以让我们的精准表达更有力量。
这个提需求句式由三部分组成:
1.你(合作方)想要什么?(看到并肯定对方的需求。)
2.我们共同的目标是什么?(找到利益共同点,越具体越好,让对方看到你实现这个目标的可能性和不可替代性。)
3.我的需求(深层需求)是什么?我的需求如何帮助我们双方更好地达到共同目标?
我们一起套入加薪这个需求,来实践一下。
“我理解老板希望我们都能不遗余力地完成今年的任务,我也是,这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让公司成为行业的领头羊。今年,我希望跟团队一起完成1000万的任务,这是我做的详细拆解方案。”
“我希望能得到公司更多的认可,加薪会让我感觉到被肯定,也能激发我更大的工作动力。”
观察比评论更能准确地传递信息,并且更不容易引发对方的防御。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甚至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当你发现有人做得不好时,换位思考一下,然后想办法和他一起解决问题。如此一来,你就不会成为一个严厉的批评者;相反,你会成为一个良友,对方也会觉得他拥有了一个和他共同解决问题的盟友。当你们建立这种关系后,你的‘新朋友’不仅会特别感激,而且会竭尽全力,不让你感到失望。”
合作式批评不是回避,不是做老好人,不是对错误置若罔闻,而是一门更好地表达不同意见并让他人乐于接受的艺术。
“我想和你实现什么”这句话本身就是合作思维的灵魂。合作说白了,就是和对方一起实现一个目标。表达也是,任何表达必定有一个“对方”,有一个“目标”,即使只是纯粹地讲个故事,至少也得有“让对方愿意听完整个故事”这个基本目标。脱离对方和目标来表达,必将沦为只有自己能听懂的呓语。所以,精准表达一定要从合作思维起步,合作思维就是表达的灵魂。
【金字塔表达法】
第一层:“发生了什么?”——事实;
第二层:“我怎么看发生的事情?”——分析;
第三层:“我要做什么?”——目标;
第四层:“我要和你实现什么?”——合作。
只要我们在任何表达前停下来,先在脑子里爬完这座金字塔,就一定能找到塔尖的关键问题的答案。金字塔表达法的关键是:当我们开始向对方表达时,我们不能让对方重新爬一遍金字塔,而应该直接把对方轻轻放在塔尖,让他上来就能一览全貌。接着,我们可以从塔尖一层层往下表达。
表达的顺序是从塔尖到塔底,正好和“爬金字塔”的顺序反过来——先说“我要和你实现什么”,再说“我要做什么”,而我要做这件事的原因就是“我怎么看发生的事情”,最后附上“发生了什么”的数据和事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