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圣贤书友会
读《黄帝内经》素问 骨空论篇第六十 5——灸之用法

读《黄帝内经》素问 骨空论篇第六十 5——灸之用法

作者: 刘俊和和 | 来源:发表于2022-06-04 17:11 被阅读0次

(原文)

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以年为壮数;次灸橛骨,以年为壮数。视背俞陷者灸之,举臂肩上陷者灸之,两季胁之间灸之,外踝上绝骨之端灸之,足小指次指间灸之,腨下陷脉灸之,外踝后灸之,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膺中陷骨间灸之,掌束骨下灸之,脐下关元三寸灸之,毛际动脉灸之,膝下三寸分间灸之,足阳明跗上动脉灸之,巅上一灸之。犬所啮之处灸之三壮,即以犬伤病法灸之。凡当灸二十九处。伤食灸之,不已者,必视其经之过于阳者,数刺其俞而药之。

(解读)

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以年为壮数;次灸橛骨,以年为壮数。灸治寒热证的方法是先灸项后的大椎穴,根据病人年龄决定艾灸的壮数;其次灸尾骨的尾闾穴,也是以年龄为艾灸的壮数。

视背俞陷者灸之,举臂肩上陷者灸之,两季胁之间灸之;观察背部有凹陷的地方可用灸法,上举手臂在肩上有凹陷的地方(肩)可用灸法,两侧的季胁之间(京门)用灸法

外踝上绝骨之端灸之,足小指次指间灸之,腨下陷脉灸之,外踝后灸之;足外踝上正取绝骨穴处用灸法,足小趾与次趾之间(侠溪)用灸法,揣下凹陷处的经脉(承山)用灸法,外踝后方(昆仑)用灸法

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膺中陷骨间灸之,掌束骨下灸之;缺盆骨上方按之坚硬如筋而疼痛的地方用灸法,胸膺中的骨间凹陷处(天突)用灸法,手腕部的横骨之下(大陵)可用灸法

脐下关元三寸灸之,毛际动脉灸之,膝下三寸分间灸之;脐下三寸的关元穴可用灸法,阴毛边缘的动脉跳动处(气冲)可用灸法,膝下三寸的两筋间(三里)可用灸法

足阳明跗上动脉灸之,巅上一灸之。足阳明经所行足跗上的动脉(冲阳)处用灸法,头巅顶上(百会)也用灸法。

犬所啮之处灸之三壮,即以犬伤病法灸之。被犬咬伤的,可先在被咬处灸三壮,再按常规的病法灸治。

凡当灸二十九处。伤食灸之,不已者,必视其经之过于阳者,数刺其俞而药之。以上灸治寒热证的部位一共有二十九处。因于伤食而使用灸法,病仍不好的,必须认真观察,其由于阳邪过旺盛,经脉移行到络脉的地方,多刺腧穴,同时配合药物一起治疗。

今天学习了灸之用法。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相关文章

  • 084-01骨空论篇第六十(第1段0

    卷十六 《黄帝内经》素问● 骨空论篇第六十(第1段) 来源:道教之音整理作者:佚名时间:2012-02-12 学习...

  • 084-02骨空论篇第六十(第2段)

    卷十六 《黄帝内经》素问● 骨空论篇第六十(第2段) 来源:道教之音整理作者:佚名时间:2012-02-12 学习...

  • 084-03骨空论篇第六十(第3段)

    卷十六 《黄帝内经》素问● 骨空论篇第六十(第3段) 来源:道教之音整理作者:佚名时间:2012-02-12 学习...

  • 读《黄帝内经》素问 骨空论篇第六十 5——灸之用法

    (原文) 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以年为壮数;次灸橛骨,以年为壮数。视背俞陷者灸之,举臂肩上陷者灸之,两季胁之间灸...

  • 督脉(二)——经脉循行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言,“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

  • 话说任督二脉

    按照《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所述“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 腰酸背痛、坐骨神经痛,灸一下腰阳关

    腰阳关 别名脊阳关,背阳关。 出自《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属督脉。 腰,穴在腰部也。阳,阳气也。关,关卡也。 ...

  • 素问60 骨空论篇

    【原文】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 【翻译】黄帝问道:我听说风邪是许多疾病的起始原因,怎样用针法...

  • 共读/《黄帝内经》素问卷六十:骨空论篇

    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 岐伯对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

  • 奇经八脉~冲脉

    冲脉,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出《素问·骨空论》等篇。“冲”者“道路”也,有四通八达之意,为十二经之所注, 冲脉之生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黄帝内经》素问 骨空论篇第六十 5——灸之用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lhe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