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倒影是北京

作者: 周蕊Annabelle | 来源:发表于2017-04-22 11:40 被阅读0次

    其实,我从来没有忘记过,与纽约初见面的那一天。

    那是2012年的感恩节,我坐了整整六个小时的Boltbus,穿过那条长长的隧道,在傍晚八点钟的时候一点一点的挪进了纽约。我几乎是把脸贴到了车窗上,看那一整座城市的灯光像烟花一样盛开,把夜空照的明晃晃的。那一刻,我第一次明白了什么是怦然心动,也突然有了一个模糊的憧憬,想要有一天能够长久在此停留。

     那是我在美国读书的第四个年头,虽然还不满二十岁,可是离开故里已经有些时日,经历过初到一个国度的彷徨失措,也体会了对陌生环境的欣喜期望,可是初次见到纽约的时候,却仿佛世界又重新被打开了一次。我不禁在心里感叹,在一百年前,胡适陶行知那些前辈作为早期留学生,从那个贫瘠年代的北平来到繁华的纽约时,心里又会是怎样的五味交杂。是感慨?是沉默?亦或是想要振兴中华的热血与决心?

       十六岁的时候我一个人从北京去洛杉矶读高中,那是青春期荷尔蒙旺盛,鲁莽而又处乱撞的日子,曾经和美国姑娘小伙在后院里开party噪音太大招惹来直升机和警察,也曾经为了美国高考SAT每天清晨五点起来读书学习。两年的高中时光一晃而过,可是美国西部的狂躁与热情却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生命里。十八岁的时候决定换一个地方读大学,于是横跨了整个美国来到了马里兰大学,经历了短暂的适应期,生活回归了平淡,四年里的每一天,基本都是上课食堂图书馆的不断重复。六年以来,我习惯了像候鸟般的迁徙,而家人则是习惯了等待——我会在每年的五月底回归北京,三个月后再次启程异国求学的路。感谢SKYPE微信QQ,这不再是一百年前那个车马远书信慢的年代,因为网络,相见变得容易那么多,于是离别也能不再那么伤感。

        后来我从马里兰大学顺利毕业,幸运地开始了在华盛顿的第一份工作,日复一日的朝九晚五让我很快感到自己在渐渐迷失,迷失在闲散和安定中。我知道我这不是我想要过的生活,继续这样下去,我也不会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在电话中,妈妈告诉我她会无条件的支持我的选择,不管我今后成龙成虫,她都会一无既往的爱我。我心里有一点酸楚,出门这些年,我们错过了彼此太多的酸甜苦乐。而这一刻,我想起了纽约,也想起了北京。

       在我回北京的飞机起飞前,我递交了五份研究生的申请,每一所学校都在纽约。这么多年,我没有见过北京和风微絮桃花盛开的四月,也错过了故乡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十月。不管是几个月也好,几年也罢,我都想回到故乡的怀抱,安静的躺一会儿。

文/周蕊

已于2016.9.26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文章

  • 纽约倒影是北京

    其实,我从来没有忘记过,与纽约初见面的那一天。 那是2012年的感恩节,我坐了整整六个小时的Boltbus...

  • 纽约-北京

    文图/葫芦 2018/8/13、2018/8/14、2018/8/15,三天都在返回北京,2018/8/13是去上...

  • 《北京纽约》

    天冷,人不舒服。 随机找了部电影《北京纽约》来转移身体的不适感。愚钝如我,对整部剧诸如导演、编剧、演员的演技等等不...

  • 纽约,北京

    纽约,北京 写于五月一日凌晨三点的兖州 (五月一日凌晨,坐火车回泰安,坐过了站,到了兖州,在某个十字路口写下本文。...

  • 《纽约倒影》读后感

    说句实话,这本书挺难看的。我一般不给出这么简单粗暴的评语,但对于这本书来说,我的感受确实是如此。 谈谈自己的一些体...

  • 【转】作者谈《纽约人在北京》

    是的,您没有看错,这是关于“纽约人在北京”的话题。 “北京人在纽约”的作者曹桂林出版了“纽约人在北京”- ...

  • 我为什么要来美国留学?

    前两天看了看《北京人在纽约》,1992年的纽约和北京,比起今天,实在是相差太过悬殊。初到纽约的王启明和郭燕,竟然从...

  • 房地产泡沫

    北京vs纽约 △从供求角度分析: 供给少+需求多→房价高 ·需求侧: ①北京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而美国:纽约...

  • 纽约人在北京”

    “北京人在纽约”的作者曹桂林出版了“纽约人在北京”- 更新了他的“美国观” “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

  • 在纽约到华人诊所看病

    来纽约之前是我的咳嗽不爱好,怕耽误行程。 可来了纽约之后,是我母亲发烧不退,几乎没有行程。 北京飞纽约,飞机延误1...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纽约倒影是北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nhs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