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6日,天气晴,这天又是连轴转的一天。以下信息量超大,慢慢写。
25日晚上,扬州安民先生说一起去彩衣街吃早点,我查了查,又征求二老的意见,打算去大东门桥附近吃胡辣汤。想不到,扬州还有20年的老摊卖胡辣汤,其实也不是专卖胡辣汤,同时还有笋肉锅贴、赤豆汤、酸梅汤、赤豆元宵等等,属于兼收并蓄。
不过,遗憾的是,这个老摊,可能是下午出摊。早晨在大东门桥,没找到。
之前跟着二老起早,在四望亭先是拍照留念,在等待安民先生会合的时间里,逛了逛著名的彩衣街。
彩衣街得名于清代制衣业聚集,据《扬州画舫录》记载,该街曾分布制衣局、绣货铺等店铺,戏服与估衣贸易兴盛。街区内建筑以清水砖墙、木构门楼为特色,地面采用青石板铺装,店招统一采用仿古设计,现存有不少明清民居。
途经罗聘故居,就是那位扬州八怪里善于画鬼、又善于画佛的画家。但正在修葺,院门紧锁。
相比皮市街的浪漫,彩衣街更具沧桑古风,属于可以拿着蒲扇、在桥边柳荫下闲坐的地方。
和安民先生,吃了小馄饨,吃下去有虾肉的味道,汤是鸡汤熬出来的,味道蛮好。
饭毕,安民先生把我们送到了瘦西湖,考虑到前一天毕竟劳累,瘦西湖景区又超大,天气也不友好,便安排了水上自驾游。好处是,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风景,但不能进馆看匾额和对联,对于书法爱好者老父亲而言,有些遗憾。
在二十四桥、五亭桥桥洞下泛舟而过,远观白塔、钓鱼台,听着浪花与秋蝉相和,切实感受到欧阳修“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的妙境。
瘦西湖在历史上,其实是富甲天下的扬州盐商,为了取悦乾隆皇帝南巡,沿着原保障河修建景观而成,鼎盛时期共有24处美景,诗人汪亢曾描绘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做瘦西湖”。
后来,随着盐业衰退、咸丰战火蔓延,瘦西湖渐趋荒芜破败不堪,虽经后来重修,但再难见昔日胜景,比如西园曲水、卷石洞天等等,已经远逊从前。这恐怕也是瘦西湖作为独立申报单位,没有入选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缘故吧。
在瘦西湖湖面上,大概呆了两个多小时,便舍舟上岸,出北门,步行去平山堂。
第一次得知平山堂的大名,是从欧阳修的《朝中措·平山堂》词中。恕我学浅,当时我最佩服的“山色有无中”,后来才知并非醉翁原创。虽然如此,还是要去拜谒的。
平山堂是欧阳修先生在做扬州知州的时候,利用大明寺内废弃的庙宇主持修建,因登堂远眺江南诸山与堂平而得名。建成之后,文人骚客纷纷聚集此地吟诗作赋,堪称“江淮第一打卡地”,叶梦得称其“壮丽为淮南第一”。
虽然现存的平山堂是同治年间修建,但楼台亭榭一旦被文豪鸿篇加持,就戴上了不朽的光环,成为历史文化符号。不过,如今从平山堂南眺,已无法看到江南诸山,即使身边的“欧公柳”,也早已不知更替几次了。
平山堂及其附属遗迹西园、天下第五泉、谷林堂等等,匾额、对联众多,都是出于名人大家之手,值得细细品味。
尤其是平山堂,其正堂,应该有五幅对联,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副“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优美;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这幅对联其实不容易找到,在乾隆“诗意岂因古今异,山光水在有无中”的旁边。
我最喜欢的是“高视两三州,何论二分月色;旷观八百载,难忘六一风流”这幅,抚今追昔、景故合一。
平山堂东、西厢的橱窗里,放置了四库全书的《六一诗话》《欧阳文粹》《文忠集》等;四幅木质诗牌占据了半堵墙,录着苏辙等吟平山堂的诗。梅尧臣的“千山飞影横过江”,苏辙的“堂上平看江上山”,都是江淮恢弘气象。
谷林堂,取自东坡诗句“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隐在平山堂后面,现存建筑为清末重建。内柱上的集句联:要使名驹试千里,更邀明月作三人,是原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兼古典文学研究室主任徐无闻先生集句而成,分别出自苏轼的《送江公著知吉州》与《次韵述古过周长官夜饮》。
两堂之间,以高敞的廊庑相连,形成一个前后相通的整体。临近平山堂的北檐下,醒目悬挂着一块匾额“远山来与此堂平”。
大堂与东、西厢的墙上,有欧阳修、梅尧臣、苏氏兄弟的画像与《嘉祐贡举图》《赤壁夜游图》等,书法则有东坡临颜真卿《争座位帖》与他的《获见帖》《一夜帖》等。
橱窗里陈列着黄色封面的《宋刻东坡集》和四库全书的《东坡书传》等。墙上整齐排列“苏门四学士”的诗牌。老父在此处驻足观看良久,甚为专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