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胡同里藏着老北京的魂,史家胡同更是有“一条胡同,半个中国”的美誉。看看这些名字,徐向前、傅作义、荣毅仁、章士钊、臧克家、于是之、凌叔华、竺可桢、胡适、赵元任,这些青史留名的人物都曾经与这条胡同有过交集,或曾居住于此,或从这里中榜。这样有名望的一条胡同真应该去看看。

但是对于一个没任何历史概念的6岁小孩来说,这里估计就是一排索然无味的低矮老房子,怎么诱惑她跟我一起去呢!“嘿,这里的史家胡同博物馆里有一个北京声音博物馆”我高声吆喝,“声音博物馆”里到底有什么?小朋友有些好奇,终于“诱惑”成功,我们一同前往。
出了灯市口地铁站,因为内急我们走错了方向,不过却偶遇了东堂子胡同的“蔡元培故居”,不禁感叹北京的胡同里汇聚了多少人物的风华绝代呀!

找到史家胡同,首先看到的是有名的“史家小学”和邓颖超题字的“好园”,因为去之前查阅了资料,因此知道这些地方的名气。小孩子可不管这些,连拍个照的等待时间都有点不耐烦,心心念念那个声音博物馆。

到了史家胡同博物馆,小孩子一遛烟的跑了进去,一通走马观花,建筑模型不感兴趣,老照片不感冒,她只是在史家幼儿园那儿驻足长了一点。也许只有这里是她目前能理解的生活。找到了那个“北京声音博物馆”,其实就是一个不足10平米的小屋,关上门就是一个密闭的小空间,里面记录了老北京的一些声音符号:鸽哨,走街串巷的叫卖声、吆喝声、自行车铃声等等,仪器可以操作选择,听了两遍之后小朋友开始觉得没意思。想想也是,这些声音对于生于斯长斯的人来说是一种带着温情和感动的回忆,而对于陌生的小孩子来说新鲜过后感觉到的就是茫然。

为了消除小孩子低落的情绪,我们去傍边的史家胡同文创社给孩子买了个纪念品,然后去吃了一大碗热乎乎的拉面。
附:此次博物馆之旅并不十分愉悦,尤其是对小孩子来说可能感觉更多的是无趣。但是生活不就是这样嘛,你不知道下一个惊喜会在哪,也不知道下一个失望会在哪。本着任何事情都会对生活有所助益的理念,执拗的我还是把这段经历记录了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