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御术——思维导图的手段选择
记得樱子老师说过,不理解的多问百度。于是查了下以道御术的详细解释:
道是境界、修养,术是智力、技巧
词语意思:以道义来承载智术
有句话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四者关系:做事做人要以“道”为根本,讲究方“法”和利用规律,通过采用最好的工具(器),采用最好的技“术”,来完成你要达到的目的!
随着思维导图应用的不断深入,各种困惑和争议也随之而来,以下一一作分析:
争议一:思维导图并不适合笔记?
对初学者来说出现这种情况一点也不奇怪,导致这类问题的原因很多,包括: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不够、讲课者的思路本来就混乱、听课者难以跟上讲课者的思路等。当学习者对思维导图和学科内容都不熟悉时,边听课边用思维导图记录是很困难的,这就好比一个驾驶员还没能熟练掌握开车技巧就把车开到路况复杂的马路一样。
对策:在起步阶段不妨先尝试一些内容比较简单的任务,将注意力放到思维导图本身的绘制上,而把自己熟悉的内容画出来就比听课记笔记要容易得多。待思维导图用得熟练了,再用思维导图去记笔记就会容易很多。
争议二:手绘还是软件?
在实践过程中,可以结合两者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择手绘还是软件绘制。譬如在手绘时可以多改几稿,准备一本专门的思维导图绘图本,画完之后及时拍照保存等。在用软件制作思维导图时可以多找一些可用的图标,必要时还可以通过手绘补充图标等。
争议三:用关键词还是用短语和句子?
思维导图分为“知识创造型思维导图”和“知识传递型思维导图”,前者主要用于个人激发和整理思维,后者主要用于传播以及与别人分享想法。在个人创作和整理思维的时候,使用关键词可以更迅速高效地达成目标;但在需要和别人分享时,就可以适当使用短语,必要时使用句子也无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思想的准确传递。
争议四:用图还是用文字?
我们还是要搞清楚绘制思维导图的目的是什么,以及使用图形图像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
绘制思维导图的核心目的是激发思维和整理思维,美观并不是其核心目的。若在图形和图像上耗费大量时间,则是本末倒置的,也是得不偿失的。
争议五:过程还是结果?
思维导图不但是要注重思维过程,而且还要注重思维结果。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是对思维进行激发和整理的过程,而结果就是清晰思维的外在表现,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如果注意力放在过程上,结果就有了保障;如果结果不清晰,那一定还是过程不到位。
争议六:一步到位还是迭代修改?
绘制思维导图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更多是一个迭代修改的过程。
如果在课堂上使用,由于老师讲的内容教材上都有,有些老师还提供PPT,学生不应该将重点放在记录具体内容上,而应该放在理解要点(核心概念)以及要点的相互关系上。课堂上画的应该是草图,进一步整理、补充和美化的工作可以放在课后来做。
本章节也解决了我的很多困惑,所以当我们烦恼、困惑、迷茫、无所事事的时候,就去读书吧,多读书,书中会找到方向和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