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即是多:Less is More

作者: 柴犬叔叔 | 来源:发表于2017-07-07 12:19 被阅读753次

1.

一直在忙碌奔波的你,近来是不是觉得生活越来越辛苦了?

生活中充斥着永远都做不完的工作,应接不完的应酬;眼前总有阅读不完的信息,刷不尽的新闻。双眼一睁一闭之间,又是相似的一天,永远都没有自己的时间。

我们总是给自己每天规划的太多,真正有时间去做完的事情却太少。


诗人木心先生曾经写过一首诗歌,叫做《从前慢》,描述了他小时候的生活: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这首平凡小诗打动了很多人。

诗里平实简单的字节,描绘了当时社会生活气息的一种慢节奏。一种朴素、浪漫和充满人文关怀的魅力,令人神往。

那个时候的人们见面打招呼,都会亲切的问到:“吃了吗?” 而现在的人们再见面,打招呼都变成了:“最近在忙什么呢?”

很多人说时代变了,慢节奏的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忙碌” 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主流。

当忙碌成为了生活的主旋律,我们会更幸福吗?


2.

日本作家本田直之写过一本畅销书,叫做《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

他在书中提到一个观点——

“人们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我们用尽自己的时间去拼命的赚钱,又再去努力的花钱,这样得到的幸福感非常有限的。”

很多时候幸福感并不来源于你拥有什么,而是你对拥有的东西的体验。


有人曾问过巴菲特,为什么身价百亿的他会愿意一直开着十几年的旧车,常年居住在奥马哈面积不大的老房子。

巴菲特说到对他来说,一部新车和一个更大的新房子,并不会给他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反而会给他徒增很多的烦恼。

如果买了更大的房子,他就需要添置更多的家具,料理更大的草地和花园,甚至还要雇佣保安和园丁。

拥有这些都要让他付出额外的精力和时间,而他觉得自己宝贵而有限的时间,完全可以用来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巴菲特曾多次在采访中表示,他对自己现在拥有的房子和生活感到非常满意。


(巴菲特居住了50多年的老房子)

《少即是多》这本书中写到,近年来很多调研机构都在发布世界各国的 “幸福指数排行榜”。

在盖洛普民意调查组织公布的2010年度调查报告中,日本的幸福指数是全球第81位。

而雄踞排行榜前四位的(丹麦、芬兰、挪威、瑞典)无一不是北欧国家。

要知道在北欧,各个国家的国民税金及社会保险金,缴纳比重几乎占到其收入的六到七成,国民拿到手的实际可支配现金并不充裕,生活却充满了幸福感。

相反,日本国民的税务负担率才四成左右,国民手中可自由支配现金充裕,市场上形形色色的商品亦琳琅满目。

可为什么相对富有的日本人,却很难感觉到幸福呢?


3.

作者提出,其罪魁祸首就在于很多日本人信奉的 “物质至上” 思想,这个价值观深深影响了日本个人和家庭的幸福感。

所以日本现在所面临的很多社会问题,如职场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压力过大,家庭结婚率和生育率低,都和社会追求物欲的氛围有着很大的关系。

同样的社会现象和风气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抬头,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有人都在埋头工作,拼命赚钱,希望拥有更多更好的物质生活:更多的存款,更好的车子,更大的房子。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比赛。

然而即使一个人拥有了一切,内心却感觉不到幸福,或者没有时间享受生活,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毕竟物质的满足带来的快乐是极为短暂和肤浅的,内心的富足和愉快,才是我们幸福感长久的来源。


4.

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呢?

在《少即是多》这本书里,本田直之提出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和全新幸福观,即 “少即是多” (Less is More) :

“少一点物质占有,多一些精神体验"。

在这个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社会,我们都要学会为自己的生活做减法,都要学会用 “断舍离” 的方式让自己变得更轻松。

本田直在所提倡的生活方式,并非苦行僧似的节约和忍耐,而是——

“认真思考自己的生活与人生,仔细甄选对自己来说最为重要的东西之后的主动选择,以此摆脱金钱、时间、场所等束缚,享受真正自由的生活。”


对此他提出他眼中获得 “幸福感” 的十个条件:

1. 享受当下——无论你过着什么样的生活,都要心态平和,学会去享受当下。

2. 有关系亲密的家人和朋友——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最后发现人的幸福感在很多方面来源于 “爱”,保持亲密的家庭关系和朋友关系,会让人生活的更加幸福。

3. 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一份稳定收入会减少一个人的压力和焦虑感,我们都要努力通过个人奋斗和合理理财来实现稳定的财务状态。

4. 保持身心健康——不能因为赚钱忽视了身心健康,没有时间休息和锻炼的人,一定有时间去生病和治疗。

5. 偶尔拥有一段刺激的生活——生活不是永远一成不变的,去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去一些没有去过的地方,做一点疯狂的事。

6. 拥有相对自由的时间——千万不要把每天的时间安排的太紧太赶,一定要留有给自己的相对自由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7. 拥有自己喜爱的生活环境——在一个自己感觉舒适和喜欢的生活环境中,一个人会更有幸福感。

8. 有效的思维习惯——我们不能每天过着机械般的,没有想法和思考的生活,我们要时刻感知自己的生活状态。

9. 感知未来 ——最好的生活状态就是有热爱的事做,并且对未来有想法,有规划,有期待。

10. 每天都能向目标前进——每天都比昨天的自己更好更优秀,并朝着自己的目标更近了一点。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北欧国家人民的幸福感更高的原因,即北欧自由生活有着更丰富的内容:

享受工作生活、有关系亲密的朋友和家人、拥有富于刺激性的兴趣和生活方式、具备有效的思维习惯、能够放眼未来。

而书中提到的十个收获幸福的条件,没有一个是需要依附于物质的。只要我们愿意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和人生目标,我们同样也能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5.

知道了幸福感的来源和条件后,我们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呢?

另外一位推崇极简生活的日本作家有川真由美在她的书《极简生活:简而美地活》中提到:

“拥有的事物越多,耗费的心力也会越多,所以我们都要学会主动选择 “简朴的生活。

这种生活方式绝不是简陋的生活,而是选择性的放弃一些不需要的东西。

她在书中提到她周围的很多人,包括她自己,被自己拥有的 “事物” 或者 “人际” 压得喘不过气来,疲惫不堪。

经过人生起伏后她才意识到:人生苦短,必须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 “真正想做的事情上” 和 “真正重要的事情” 上。

毕竟真正精彩的生活,依托的不是堆满房间的东西,也不是用之不尽的钱。

一个人最珍贵的财富,莫过于自己的时间,和当下的生活。


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出精彩,活出幸福呢?《极简生活》这本书中提到了三个“以自己的幸福为主轴,有取有舍” 的标准:

第一:将 “自己想做的事情” 和 “让自己舒心的事情” 放在首位。

第二:不要一味攀比,按照自己的步调,自己的时区,走自己的路。

第三:别考虑 “应该做什么”,而是思考 “我想做什么”。

有川真由美在她的这本书中围绕这三个基本原则,详细阐述了我们应该如何简化我们的生活:

对于个人物品要做到不添置,大胆扔,巧收纳;

简化自己的财务计划,不花无谓的钱,把钱花在最精彩的事物和体验上;

巧妙管理利用我们的时间,杜绝事事当 “好人”,学会割舍和拒绝,专注高效的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

在作者按照这些原则简化了自己的生活后,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她同时深深的感悟到——

人生精彩与否,不在于 “拥有多少物品”,而在于拥有多少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和 “拥有让自己愉悦的时间”。


6.

诗人纪伯伦曾经感慨道:“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越来越忙碌的我们,是不是走的太急太快,却忘记了我们出发的初衷呢?

《人类简史》这本书中曾经形象的描述过人类祖先最古老的生活。

我们的祖先曾经逍遥自在的生活了许多万年,无论是狩猎还是游牧,虽然需要定期花一些时间去收集食物和素材,但是大部分的时间,他们都可以在漫山遍野中晒太阳,在篝火中唱歌跳舞做游戏。

而到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尤其是近代社会,人类的物质生活逐渐变得极大丰富,但是过去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却反而终结了。

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变得越来越悠闲,而是为了更多的金钱和物质变得越来越辛苦和忙碌。

从这一点上来看,一直在忙忙碌碌,拥有了更多物质却不懂得慢下来享受生活的现代人,未必比过去的人们过得更幸福。

当你学会克制自己的物欲的时候,当你学会慢一点生活的时候,当你学会放下和舍离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如此的忙碌。

生活中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值得我们去体验和感知。

“少一点物质占有,多一些精神体验";去追寻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和 “拥有让自己愉悦的时间”。

少即是多,简单即是幸福,每个人都要学会去追求内心的快乐和富足。

我们既要脚踏实地,也要停下来抬头仰望星空。


-END- 

-原创|配图:柴犬叔叔

相关文章

  • Less is more

    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极简主义。

  • Less学习总结

    say hello & intro Less is More,Than CSS-少即是多,比CSS less介绍-...

  • 《少即是多》Less is More

    “新幸福”的十个条件 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1. 享受工作 2. 有关系亲密的朋友和家人 3. 拥有...

  • Less is more,少即是多

    文/5307 熊猫 001 引子 前几天,读书营智囊团招募,我思虑过后写了申请,希望能成为点评组的一员,也是希望自...

  • 少即是多「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是20世纪20年代德国设计师密斯提出的理论,主要表达了现代主义的精髓,也就是去除多余繁缛的装饰...

  • 少即是多:Less is More

    1. 一直在忙碌奔波的你,近来是不是觉得生活越来越辛苦了? 生活中充斥着永远都做不完的工作,应接不完的应酬;眼前总...

  • 少即是多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看书名就知道是一本关于心灵的书,听了樊登老师的讲解,感触颇深,有相当大的共鸣!这些方式方法正是我目前正...

  • 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

    我们都知道贪婪会毁灭自己,但是却又克制不住内心的欲望,于是乎,就不断的向外索取索取索取,直到这些欲望成为了一种负担...

  • 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

    我们生活在一个全新的时代,从物质中去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 我们生活在一个拼命赚钱,快速把钱挂掉的【高速】时代,...

  • 少即是多 (less is more)

    几年前看过一组日本家庭的图片,在那间令人觉得舒适的日式公寓内,放眼望去,几乎"家徒四壁"。墙上、地上、卧...

网友评论

  • f9ce85f52355:有钱要有钱都对,可这和幸福有什么关系了,多少人陷入其中,你没房没车拿什么给我女儿幸福?多少人说过类似这话。充其量就是富裕嘛,不愁吃喝住嘛。这样的思维对比北欧谈幸福有点缘木求鱼
  • bbd626c3be3e:古人狩猎,农业耕种和现代人上班,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发展特点,用幸福感来衡量我觉得没有太大的可比性。虽然我也觉得那种春来耕种狩猎闲时欢歌载舞很惬意,但是我怎么知道古人会不会也羡慕我们这种现代发达智能的生活方式呢?但我挺赞同文章中提出的观点,现在很多人物质至上不太注重精神享受、和谐发展,我也喜欢作者推崇的极简主义生活观,化繁为简更高效的去工作享受生活。纯属个人观点
    柴犬叔叔:@一件黑色毛衣 你的评论也很有道理 这种类比更多的是想要唤醒人们对 “幸福” 和 “生活” 的定义 即使没有那么多的物质 也是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幸福感的 毕竟我们的时间的生命都太有限 还是要去享受和感恩我们已经拥有的一切
  • 鯊魚小姐:我也在向极简生活迈进,觉得自己幸福感还是蛮高的,大概容易满足吧: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柴犬叔叔:@大寫Z小寫葦君 哈哈 有句话说的好 快乐的人都是简单的 也是“健忘”的 祝你每天开开心心
    鯊魚小姐:@柴犬叔叔 感覺中了頭腦簡單的槍……:joy:我造你沒那意思
    柴犬叔叔:@大寫Z小寫葦君 good for you! 越简单的人越幸福
  • 寻水的鱼1:愿所有人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寻水的鱼1: @柴犬叔叔 有事做 很忙碌 但爱的人迷路了
    柴犬叔叔:@寻水的鱼1 愿你有人爱 有事做 有所期待
    柴犬叔叔:@寻水的鱼1 简简单单也是一种幸福 不是吗
  • 花样棉花:真棒👍加油↖(^ω^)↗
    花样棉花: @柴犬叔叔 😘
    柴犬叔叔:@孤独总是那么可怕 谢谢阅读和支持 我们一起读书成长
  • d25658e6476c:默默关注很久了 也看了几本你推荐的书 受益匪浅 打开简书必会来看你主页 最近好长时间未见你更新 你说不定期会更新 希望你也能在忙碌的时候能有自己的时间独处成长
    柴犬叔叔:@林幽怨 谢谢你的默默支持 之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每天过于太忙碌 于是有了Less is More的感悟 坚决的放弃一些事物后 生活反而简单幸福了很多 以后会定期更新的
  • 161f09651b9e:日本已经进入“低欲望”时代。
    在我们这个社会谈“少即是多”有两种可能:一个是无所事事。二个是钱太多,闲的发慌( ’ - ’ * )
    务实一点就是:努力工作,提升自己,学会理财,早日实现财务自由。让时间和心灵自由。
    柴犬叔叔:@九月飞飞1979 说的好 物质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 修炼心里的富足才是通向幸福感之路
  • 5fa55f79d923:对了,这本书你觉得怎么样?
  • 5fa55f79d923:写的不错,很少给人评论,哈哈
    柴犬叔叔:@取个帅气的名称吧13 谢谢你的评论 文中提到的书都是关于极简生活比较畅销的书 有兴趣的话推荐阅读
  • 作一滴水:有些长,但有一些道理。

本文标题:少即是多: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lt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