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社:儒家十三经2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3-02-13 17:02 被阅读0次
读书社:儒家十三经2

唐代科举考试选定教材,把《春秋》分为“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把《礼》分为“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再加上《诗》《书》《易》并称“九经”,五代十国时后蜀国主孟昶刻“十一经”,又将《孟子》和《论语》录入其中,于是便成了“十一经”。

读书社:儒家十三经2

南宋时又补入《尔雅》《孝经》,儒学入门的十三经正式形成。《儒家十三经》分别都讲了些哪些内容?这里只做一番简介浅说,抛砖引玉,希望对国学入门者有一点帮助。

《论语》

该书记录了孔子与门人弟子以及当时名士的言论,讨论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大致可总结为政治、伦理、教育、哲学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前辈儒家(原儒)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政治诉求等。是研究孔子、早期儒家的宝贵材料。其中不少格言警句对后世影响巨大。

《孟子》

该书记录的是孟子及其弟子的相关事迹和主要思想,汉唐盛世并没有人太重视这本书,从宋代开始《孟子》的地位才逐渐提高,先被列入十三经,又为朱熹引入四书五经。宋明之后才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之道。在战国为荀子所痛斥,说子思孟子扭曲周公、孔子言论为大儒所不齿。《孟子》文笔犀利,气势磅礴,善辞好辩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儒家后世的心性之学影响很大。

《孝经》

传说是曾子所作,但考证后世托名的可能性较大,是一部儒家伦理学著作。体现了天尊地卑、男尊女卑、君尊臣卑的基本价值观。是父权社会的基本伦理之一,分章讲述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孝”体现在哪里,两千年来,在“做人先做事”的基本哲学理论之下,孝被推崇为做人第一根本。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庶民百姓,均以《孝经》为基础道德的典范。

《尔雅》

准确的来说,这不少经书,而是一本字典。因为经书传的太久了,唐人看汉传经典已经是佶屈聱牙,宋人就更难读懂了,所以后世发展出《传》是专门讲《经》的,还有注释、疏义等形式来帮助后人传习经典,于是《尔雅》这部成书于秦汉之际的字典便被推崇为经典。该书分为十九章,分别从“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yuè)”、“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chù)”十九个方面解释了相关文字。“尔”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相当于早期的汉语解释规范书。查阅《尔雅》,对于阅读理解如上十二本经典很有帮助。

相关文章

  • 读书社:儒家十三经2

    唐代科举考试选定教材,把《春秋》分为“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把《礼》分为“三礼”:《周礼》《仪礼》《...

  • 读书社:儒家十三经1

    十三经最早是由儒家提出来的,原本出自周代的《六经》,分别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其中的《乐》因为...

  • 明吴勉学精刻白文十三经

    《十三经》介绍 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儒家文化在封建时代居于主导地位,《十三经》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

  • 学习中医

    那就非《医学十三经》莫属。儒家有“十三经”,佛门有“释氏十三经”,中医也有“医学十三经”之说。一共是是十三本书。 ...

  • 中国通史解说词:23集—两汉经学

    《十三经》是儒家的十三部经典著作,涵盖了儒家学说的基本内容,现存北京孔庙的十三经碑林,有189块,包含《易》,《诗...

  • 第二十三集 两汉经学

    十三经是儒家的十三部经典著作,涵盖了儒家学说的基本内容。现存北京孔庙的十三经碑林有189块,包含着《易》、《书》、...

  • 《CCTV中国通史纪录片》第23集 两汉经学 音频(解说词)

    第23集:两汉经学 《十三经》是儒家的十三部经典著作,涵盖了儒家学说的基本内容,现存北京孔庙的十三经碑林,有189...

  • 儒家现存留下的记录儒家观点的经书数不胜数,有十三经最为出名,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

  • 读书社:浅说十三经

    传统经典浩如烟海,十三经是一套很好的入门读物。其译文通俗易懂,文辞简练,之所以三教不约而同的将核心经典定位“十三”...

  • 【孝,德之本也。】

    中国文化讲孝道,尤其是儒家。孔子说,“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社:儒家十三经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qs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