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佳琦

传统从寂寞到繁荣
前天下去听了水墨画家林曦的讲座,三点半开始的讲座,两点时会场外已经排起蜿蜒的长队,夏天帝都中午的太阳下有人打着伞,有人带着帽子,也有毫无准备的人只能用手遮在额头上稍微阻挡一下热情过度的阳光。

最终有三百个座位的会场挤进多一倍的人,很多人肩挨肩站着安静的听完整场讲座。这种场面很难让人猜到这是一个书法教室一届学生作业展的活动,而会觉得这是某个明星的见面会吧。
现在流行一个词叫知识网红,我觉得糊糊老师(林曦的微博名字叫林糊糊)绝对算是很有号召力的一个。
林曦老师讲了《文墨可爱》的主题,在问答环节糊糊老师对一个问题的回答对我触动很大。

现场有位伙伴问,林曦老师在微博上晒过和南怀瑾大师的合照,能讲讲您和南师的缘分吗?
糊糊说,她觉得自己很幸运,小的时候接触过一些很棒的老师,在今天的很多人看来能够见到这样的大师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在她小时候学习时,也就是九十年代,是没什么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学古琴的人非常少。大家都在想去美国,想学科学什么的。不像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传统文化好了。当时很多老师七八十岁了怀有一身技艺却找不到学生传承,如果遇到一个很愿意学习又比较聪慧的小孩他们是非常愿意教你的。所以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但是当时太小了也有些贪玩,如果再有一次和大师们学习的机会我一定更珍惜。

真的有完美人生吗
当糊糊老师回答完这个问题我就想到《奇葩说第四季》中一期的辩题《要不要一键定制孩子完美人生》,当时我心中的观点是真的存在完美人生吗?是什么角度,什么维度的完美呢?父母定制的完美人生是否是孩子想要的呢?父母在当年定制的完美人生到20年后看起来还依然完美吗?
我们这一代在上学时很多父母和老师眼中的完美人生就是毕业后进入一个稳定的单位,当个公务员,再找个同样稳定工作的人结婚生娃,稳定一辈子。
在我的同学中真的有不少人在父母的一路规划下实现了这个目标。实现之后发现稳定是稳定,收入还不够基本花销,上升空间非常有限,得不到很大的锻炼,渴望出来闯荡又舍弃不了体制内的安稳。
还有的同学不走寻常路,进入父母20年前完全预想不到的微信开发运营行业,成了自由职业者,收入是稳定的银行职员的10倍吧,一个月只要干一周的活,然后就是旅行、玩耍、上课。

敢于做独特的自己
台湾美学家蒋勋先生,是每一个对审美对艺术有兴趣的人都可能接触过的一位老师和作家。
在蒋勋上学时也是流行学一些实际的,有用的,好找工作的专业,父母对他也是这样的期待,但是他对艺术、文学、美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当时的环境下一定想象不到一个人靠讲文化艺术被两岸三地的人喜爱。

在林青霞生命中最黑暗的时期,是听蒋勋度过的,朋友送了她一套蒋勋的有声书,从此,她每周从香港飞到高雄听蒋勋的讲座。她说:“你们把我当偶像,而我的偶像是蒋勋老师,“他的声音是我的半颗安眠药,能给予内心安定的力量。”
蒋勋先生著作等身且不断再版,内容涉猎之广包括文学、美术、艺术等等。他在蜻蜓FM上讲红楼梦有2.2亿的点击量。

人类是群居动物,我们心中多少都有从众的心理,当和大众不同时我们会焦虑,会恐惧,会害怕错过什么,更会害怕来自周围的异样眼光和质疑。当这种时候我们要给自己一点勇气,告诉自己不要怕,不要害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那可能正是你独特的地方,你的价值所在,跟随你心中热爱的方向前行。
一件事情如果只看眼前是很难看清楚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有一种情况叫塞翁失马。当拉开距离放到十年二十年后看可能完全是不同景象。或者放到二十年前看也能让我们跳出一叶障目的怪圈。
不要害怕你与别人的不同,敢于做独特的自己。
林语堂曾说:“有勇气做真正的自己,单独屹立,不要想做别人。”

美是深刻的、博雅的
美是艺术、是思想
美比历史更真实
文字:王佳琦
图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