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用综述(5)

作者: 石竹 | 来源:发表于2020-03-31 07:18 被阅读0次

摘录《中华心学沿革简述》庞鹤鸣 著

(3)、道德之知——良知

熊十力认为良知就是良心,对于良心,魏了翁说:“是是非非,人之良心也,不以职分之分合而有异同,不以时论之向背而为语默”。此知所谓道德之知。孟子把孩童对父母知孝敬,对兄长知爱,称作“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天赋良知良能。王阳明亦称此为良知。其实,孩童的知孝知敬,是建立在见闻之知的基础上,而非天赋。初生婴儿,无知无识,一切道德观念,知识才能,都是后天学的。也可以说道德之知,是由见闻之知发展而来的。

……

这是从个人生长、发育过程来说明道德是后天获得的。从种族发生学的层次看,道德更不是先天就有的。……


(4)、体认之知

体认之知是通过自身的感觉而达到的认知。人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能脱离这一认知。人能完成各种后天获得的运动过程,都是体认之知发挥作用的结果。举个简单的例子,如穿鞋子系鞋带的松紧适度感受,就是体认之知。人体的各种内在感受,都是体认之知。可分为:形体感受之知,情绪感受之知,气机变化之知,念头生灭之知,以及对心自体的认知。前四种体认之知,是人都具有的自然存在,对心自体的认知是在心学修持过程中实现的。

以上所述的各种知,都是本然之知的不同表现,其内在的“髓核”都是本然之知,只不过给本然之知加上了诸多框框。这就好像透明的镜片,染上了不同的颜色,用此镜片视物,就使物像受到镜片颜色的影响。尽管有了这样的变化,本然之知本具的能知之本性,并未消失。古人讲的真知“不离见闻觉知,不即(是)觉知”,就是指此而言。

要想能体认到心自体,首先就要了解,见闻觉知之知已不是真知之原貌,其次要知道体认心自体,是本然之知回归能知之自身。所以必须去掉加于本然之知的各种框框,才有可能。这些内容将在心学有关论题中详述。


相关文章

  • 心之用综述(5)

    摘录《中华心学沿革简述》庞鹤鸣 著 (3)、道德之知——良知 熊十力认为良知就是良心,对于良心,魏了翁说:“是是非...

  • 心之用综述

    选自《中华心学沿革简述》-庞鹤鸣著 1、心之用概述 对于心之用,前面介绍心之体、用时,曾有简要表述,这里拟对心之主...

  • 心之用综述(3)

    摘自《中华心学沿革简述》庞鹤鸣著 (1)本然之知(又称真知)及其用 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知,是心本具的映知功能,即古...

  • 心之用综述(6)

    摘自《中华心学沿革简述》71页 庞鹤鸣著 3、动用 所谓动用,指心体之主宰作用之“原动”而言,此用与知用都属于不学...

  • 心之用综述(2)

    选自《中华心学沿革简述》 庞鹤鸣 著 2 知用 这里介绍的知用,指心体层面映知功用,而非形成认知的全过程及其内容。...

  • 心之用综述(4)

    摘自《中华心学沿革简述》庞鹤鸣著 (2)见闻之知 此知是本然之知与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的感知功能合一的结果。...

  • 心之用综述(7)

    摘自《中华心学沿革简述》庞鹤鸣著 3、 动用 (3)动、知相合之动 在上文“知用”之“见闻之知”中有“察识”之知这...

  • 【Nature Review Cancer】癌症中染色质修饰的“

    这篇文献阅读笔记是一篇综述笔记,这篇综述于今年5月17日发表在Nature Review Cancer上,题目是“...

  • 22.在知识创新和实践变革中更新研究——读“中国班主任研究”5篇

    在知识创新和实践变革中更新研究 ——读“中国班主任研究”5篇圆桌论坛综述有感 不被规则羁绊 不被世俗改变 为了心之...

  • PRD:IPSE App 产品需求文档

    目录: 1、文档综述 2、产品综述 3、产品结构 4、全局说明 5、业务流程 6、页面功能详细说明 7、非功能性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之用综述(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ryi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