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音乐教育孩子身上的音乐细胞婚姻育儿
学会运用听力,让自己的演奏更好听(公益讲座讲稿二)

学会运用听力,让自己的演奏更好听(公益讲座讲稿二)

作者: 阳光礼乐 | 来源:发表于2020-04-09 19:54 被阅读0次

上周,我们分享的关于音乐欣赏启蒙的话题,想必我们的家庭中开始充满音乐氛围了。

聆听,促使被动变为主动

首先,孩子们有了音乐的环境,每天每周都会有不同风格的音乐素材充盈在耳边,有些是主动接收到的,如:练琴的固定曲目;有些是被动接收到的,如:妈妈给家庭创设音乐氛围用的各种不固定曲目。只要我们坚持一两个月以上,你会发现,孩子开始由被动变为主动。他会开始自己搜索喜欢的曲目,主动与你分享音乐话题。你甚至会发现,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喜好,和偏爱。这时,千万别阻拦,不要非得塞给孩子我们认为好的古典音乐,当然孩子也会很喜欢,流行的,摇滚的,爵士的都是可以的。因为,我们今后需要演奏各种风格类型的作品。千万不要过早根据孩子性格给他们定义,我孩子比较内向稳重就适合巴洛克,我孩子爱表现就适合浪漫的风格。

学生比赛中

我们在教学时候主张各种风格都要尝试驾驭,有时,越是孩子的短板我们才更要让他挑战,因为不论英皇还是国内考试都要各种风格曲目搭配就是考验的全面能力。这就像我们中小学基础教育需要全面发展,到了大学之后才选择自己偏好的专业一样。早些时候可以广泛涉猎,增长见识,通过不断的学习今后才能有自己理性的选择。我的经验,别担心孩子喜欢您不喜欢的那种风格,因为他们的喜欢是有时限的,往往过一阵就喜欢别的风格了。只要是音乐范畴,就不要太计较。都尝过才知道哪个最好。我自己的例子。

当这种欣赏和聆听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会大大加强。他们会开始把喜欢听的唱出来,甚至弹出来,掌握了必要的乐理知识后会即兴伴奏。这种欣赏开始越早越好,定时刺激后,有些小孩子就会开始创作了,我们之前学生有编的《春天的歌》,还有刚刚学了一个音就开始创作的《do之歌》都是他们聆听熏陶后的成果。

弹得好听,到底好在哪?

有了学习的主动性之后,就需要把声音弹好听了。这是音乐演奏最关键。为什么同样一首作品,每一个孩子弹出来的效果都不一样?都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差异在哪?抛开技术问题,就是假设孩子练习都一样熟练,速度力度都能保持在同等的水平上,那么谁会运用耳朵调整,及时修正音色,谁弹出来的声音就好听。

器乐演奏,不论钢琴,吉他架子鼓还是什么小提琴,最终好听的,抓住人情绪的是音色。我们所谓的音乐表现力,是通过速度、力度的变化创造变换多彩的音色来带动人的千丝万缕,千变万化的情绪。这就是电子类的乐器不能完全替代传统乐器最根本的问题。这也是电动虚拟演奏再流畅也没有真人演奏更能抓住人心最根本的原因。我经常会跟孩子们说,钢琴能猜出你心情怎样啊,你的 第一句一出来已经能够听出感觉了。有经验的比赛评委,前几句你音色一出,就基本判断出你的能力水平了。越好的琴,对你弹奏的音色差异表现越明显。所以一架好乐器对你耳朵的反馈是不一样的,这或多或少真的会影响听觉的敏感程度。

返场表演

演奏中,我们按照谱面和老师要求做出力度,速度的变化,不能像电脑提前设定好,只能是心里有个大概,那么这种变化的度靠什么把握呢?耳朵,耳朵在演奏过程中一定成两倍以上的放大,去捕捉弹奏中音符声音的细微变化,及时调整,所以每一次的演奏效果都是不尽相同的。耳朵的每一次监听都与传送到心灵,再由心灵指挥手指配合完成想要表达的意思。所以,当孩子每一次练琴启动到耳朵,并及时监测调整出来的声音,一定是富有表现力的。我们最近的线上课,无疑非常练就孩子们的听力。我们所有做的动作,不是为了表演,当然小一点的孩子,听觉还不太会运用,要通过身体带动帮助,但是,学龄期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音乐表达,配合运用听力,一定会做出自己最自然松弛的状态。这就是音乐表现,我们弹好听的原因。

我们学器乐的孩子一定要在训练技术的同时,训练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主动的音乐表现力,从而达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会运用听力,让自己的演奏更好听(公益讲座讲稿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eh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