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复仇的故事一直激励着我们的学习生涯。貌似这就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反转的成功更让人觉得付出总会有回报。
这段时间读春秋历史,读到他们故事的背后才发现事实跟历史的记载好像有偏差。
不可否认,前半段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寄人篱下的时候能够干出能人所不能忍的事——贡献出自己的女人、喂马、尝马粪,受人胯下之辱等——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然而故事的后半部分,故事发生了很大的反转,琢磨文仲琢磨范蠡的心思,一朝功成后,文种“对吴七策”就成了最大一个心病。既然三种对策就可以灭掉吴国那么剩下的四种对策,那是留出来对付谁的呢?
再者为了成功,越王几乎放弃了人性,放弃了尊严。这种人心思太重,城府太深,不成功则已一成功,周围人也很难去揣摩他的心里究竟想要什么。所以到后期文仲也好范蠡也好,他们的结局几乎是注定的。
作为春秋最后的一任霸主,越王几乎把人性发展到了极致的地步。让我们知道原来一个人,可以做到这种程度。近现代我们唯一能够媲美这种精神,只有25000里长征的艰苦。但这两件事是两个极端,一个是的革命的艰苦,一个是人性的阴狠。
作为帝王,估计他是所有后世朝代里边帝王的一个典范,范作为单独一个人的人性的分析,我是非常不喜欢这种性格。尽管现在很多人为了达到目已经不择手段。但只是一个人活到最后,真的就是所谓的成功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