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经典为什么是经典?》
「1829」
初入西游故事,我们大部分人最中意的肯定是孙悟空,放荡不羁,肆意妄为,三界六道,谁也不服,一言不合,耳朵里掏出金箍棒,冲上去就是一棍子,
也会关注到唐僧和猪八戒,除了本职展露,也有不为人知的侧面啊,唐僧对女儿国国主的情愫,八戒在干天蓬元帅时的雄心,就连师徒里最没有存在感的沙僧,前不久喜人奇妙夜里刚出个剧,就是沙僧当主角,从沙僧视角重新诠释师徒四人的情与义,特别打动人。
还有白龙马,还有白骨精,还有红孩儿,还有牛魔王,还有东海龙王,还有玉皇大帝,还有二郎神,哮天犬,唉对我来说比较膈应的,我微信名叫2郎神,我公众号叫哮天犬,可在《黑神话悟空》的片头戏里,都是黑化的傻x反派,
说回来,西游故事里,一大票这样的次要角色,都有大量再诠释、再创作、再改编的空间,
还远远没完啊,被孙悟空打过的天兵天将们,取经路上八十一难的妖魔鬼怪,到漫天神佛菩萨,他们的身世来由,他们的七情六欲,他们的梦想和野望,都在等待着创作光芒的照耀,
《小妖怪的夏天》就是其中表率,一个西游原著里都没名没姓、没镜头没台词纯跑龙套的底层小妖怪,也可以成为主角,也可以深情动人,也可以爱恨情仇,最后通过小妖怪的视角,孙悟空展现出成小人物之美的英雄本色,这又为孙悟空添上了此前不曾有过的英俊侧面。
以这水准,西游故事里任一个,重要的、次要的、无足轻重的角色,都不断被演绎出多维的层次,丰富的棱面。
还有一个内容演化的路子代表,是《太白金星有点烦》,更帅,找到一个豁隙,编织出一个精巧故事,天衣无缝地又放回西游故事里,不破坏原典,又自成一脉,且细节上严丝合缝地吻合,真惊才绝艳。
主角太白金星懂厚黑,可城府,能斗心眼,也有赤诚,有悲悯,有忠肝义胆,有救苦救难……专业用语怎么说来着,完成了人物孤光。
全书最让我触动的,是孙悟空与六耳猕猴的命运纠葛。书中的孙悟空,看透了天界的勾当,却因要守护花果山的猴子们,无法揭露和挑战,因此变得冷峻厌世。
六耳猕猴更悲,原本“孙悟空”这个名字、身份和命运,本是属于他的。却阴错阳差成了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的小妖一难,他在全力申告无果后,走投无路,被迫用最极端最绝望的行为发出冲天一啸。
「孙悟空与六耳猕猴是一体两心,他是被镇前愤怒的我,我是死心后苟活的他。」到此,经典加码,涕泪横流。
你看,在这些脸谱式角色不断被挖掘出新意,故事树不断开枝散叶的过程中,经典不断演化、繁衍、累加,一块石头的经典,堆成了一座金字塔的经典,并且仍无停歇止境。
而在这个过程中,回到作为西游主角之主角的孙悟空,更是早就超越了原先那个六小龄童画像阶段,他的反叛不羁,他的爱恨情仇,他的生而自由,他的梦想,他的愤怒,他的难言之隐,他的自我超越,他对一切伟光正的藐视,对漫天神佛悲悯的质疑,对三界六道追求长生不老的鄙夷,以及对自己生命意义的探求和追问……
无不让他越来越立体丰满,越来越八荒六合,直指中国文化第一IP。
以致于,只要云宫迅音或大话西游的BGM一响,这头的中年男人已经泪眼娑婆。
情绪到这了,
来一些经典台词吧,且看且哭且冲天一啸吧: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的眼 我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 我要那众生都明白我的意 我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且怒且悲且狂哉,是人是鬼是妖怪,不过是心有魔债。
叫一声佛祖 回头无岸 跪一人为师 生死无关
踏碎灵霄,放肆桀骜
这一棒,叫你灰飞烟灭
喜欢一个人需要理由吗?需要吗?不需要吗?需要吗?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如果非要在这份爱前加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
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只要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就不在是妖,是人妖。你妈贵姓?
我的意中人是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踏着七色云彩回来娶我,我猜中了前头可我猜不中这结局,
戴上金箍,如何爱你,不带金箍,如何救你。
唉那个人好像一条狗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