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真切的感受过贫穷的滋味?
我有,追溯到遥远的童年时期,我就知道,我想要的,不会如愿,因为家里没有多余的钱。我生活的小镇狭小拥挤,有着发展的前景,不过在我童年时期,它留不住年轻的儿女外出打拼,一年为界限,努力地挣钱,拜托贫穷的边缘,我的父母就曾经是其中的一员。为了让家里过得好一点,有钱翻修家里的老房,父母到了广西做工,一开始每月只能打会五百替补家用,后来慢慢多起来,大概三年,爸爸攒够了钱,回来找泥瓦匠,设计翻修了老房子,盖了看起来还算气派的二层小洋楼。不过,房子也为家庭带来了债务负担,为了尽早偿还盖房的钱,我的父母又开始了外出打工的生涯。
贫穷使我的童年时期缺少父母的身影,更让我尽早成熟,我无法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拥有充足的零花钱,买各种美味的小零食,穿漂亮的新衣服,更把我的脚步囿于小镇,始终看不到外面的广阔天地。直到我考上市里的高中。
曾经,我以为贫穷只是个人的贫穷,如今,我知道原来还有集体和地域的贫穷。这变化大概是,村里边修了新的公路,逢年过节村里的老人有了补助,通了公交车,与城市的联系更为紧密,集体和地域的贫穷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个人的贫穷亦如是。终于,离城市的心脏近了些许。
每周我要做差不到两个小时的公交车才能回到小镇,从夕阳余晖到夜幕降临,城市的灯火通明,小镇灯火相比之下不免稀离,如何也不能与之相同。路上奔波的时候,我总在想,为什么我不舍得花钱,不舍得享受美好,不舍得抛弃?不敢尝试物质方面的享受,为什么我很善于安慰和麻痹自己?后来一瞬间就想通了,成长的过程中,我从未想过这些,我的幼年时期充斥的贫穷的标签,它教导我,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被我奉为圭臬,我本能地以为这是美德,后来,可笑的事,我在书中读到,这叫穷人的思维。不敢享受,总认为幸福在明天,今天需要拼搏节俭,即便今天已拥有享受的资格。看到许多草根改变命运,事业有成,功成名就,拥有大格局,自信淡然,我才懂得,他们也在与贫穷的思维做斗争,让自己配得上、敢于享受,不再困于贫穷的樊笼。
时至今日,我三分之一的人生中,贫穷的滋味和始终形影不离,我没有大方宽忍到像王心怡一样,感谢贫穷,但我也感怀它,好在赠我一些可贵的品质,让我勇于向命运挑战,敢于走出小镇的天地,去追寻自己的人生。因为曾屈服于贫穷,我不敢放弃认输,我身后年老的父母给不了我殷实的支持,我只能依靠自己单打独斗,杀出一条血路。不过,还好,我不在害怕贫穷。
很久以前,有一篇文章上说“贫寒是凛冽的酒,喝过才敢提着虎拳往这世上走”深以为染,与那些感受过或正感受的朋友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