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清风好作伴尊享会员文章集合想法
震撼,这些招数一直在把你当猫一样引诱

震撼,这些招数一直在把你当猫一样引诱

作者: 02b657fe74cd | 来源:发表于2019-04-04 07:02 被阅读19次

学习了一段科普文,很有力量。

正如我们会用食物来引诱宠物一样,网络也一直用人性来引诱大众。权利、情色、金钱等这类引诱,我们早已习以为常。可我们为什么对一些并不是那么低俗的引诱依然无法抗拒呢?

这里就是利用了人们的好奇心。

人们现在都意识到了好奇心的重要性,但却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会慢慢消退。不仅如此,学习能力也不如以前。于是得出一个结论,好奇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很多人也因此认为自己来不及学习,就认命了。这是多数人对好奇心的认识,然而这个认识完全错了。

不管年龄是否和好奇心相关,好奇心都会随着时间而增长,无法认为年龄就是影响好奇心的因素。

事实上,好奇心和人类的食欲、性欲一样,是人类的基本欲望。和好奇心相关的大脑区域就是负责奖励机制的伏膈核,也正是对成瘾起重要作用的区域。因为我们不得不依赖自己的模型而存活,所以不得不去想尽办法来建立模型,而好奇心正是进化出来促进学习的奖励机制。每个人生下来便是一部终身好奇的学习机器。

那为啥我们看到的,普遍的是不爱学习呢?

事实上我们不是不爱学习,而是不喜欢不符合大脑特点的记忆。当我们饥饿时,大脑会产生进食欲,学习和进食一样,当我们对知识饥饿时,大脑会产生求知欲,我们会无法抑制的想要学习。但多数人的学习并不是这样,他只是知道自己需要学习,但却从没有产生过好奇心,最终变成了强迫自己去记忆知识,又怎么可能会喜欢呢?

好奇心怎么来?

好奇心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构建知识,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因此我们对知识好奇。然而,我们无法通过记忆知识来学习知识,只能通过归纳例子来构建知识,比如C程序里面的指针是个新概念,我们将它类比为地址,就瞬间明白了。所以我们更为好奇的内容其实是例子,而生活中的例子正是故事。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如此喜欢故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演讲家都是以一个故事开头。

一个故事可以瞬间让大脑清楚知识的输入和输出,而例子是从输入到输出的一个具体变换,缺一不可,所以当只有输入或者输出时,大脑会急切地想让我们知道另一个,以便搜集到完整的例子。以前听评书,节目最后常常有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电视剧每一集的末尾都会留有悬念。这些都是利用了我们的大脑需要完整的输入和输出这个特点。

爆文最厉害的一招:通过标题激起好奇心来引诱大众。大致可以分为例子残缺和知识白送两大类。

例子残缺的特点是,标题只给你输入或者输出,只有一项,让你的好奇心来点击内容,获得另一项。

输入缺失 输出缺失

而白送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回归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分类知识(陈述性知识)。

对分类知识,我们好奇的是判断依据。

对回归知识,我们好奇的是实现步骤。

只要产生了好奇心,就难以抵挡住这种诱惑,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人是不喜欢学习的。

那为什么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感觉到好奇心在下降呢?事实上不是年龄增长,导致了我们好奇心的下降,而是我们已有的知识。

深度学习的专家讲过,你需要不断的学习,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然而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后面临的危机是,你会受困于所学的旧知识,所以创作者或者创新者有这种矛盾的平衡力,肯花上万个小时来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而且对新知识保有初学者的心态。

因为模型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依赖模型而活,因此我们不仅进化出了用于构建模型的好奇心,同时也进化出了保护已有模型的固执心,倘若什么都信,就是小孩,极易受骗。而固执心有两个表现,一是拒绝新知识,看到新知识后,会说服自己,这个没用,然后心安理得的不去学习它。二是将新知识归为旧有的知识,看到新知识后会说,这个不就是那个啥吗?我学过,我知道,然后忽略了细小差异。

成人由于已构建知识,固执心强,所以好奇心弱,学习能力差,创新能力也弱,固执心是进化出的保护机制,没什么不对的,这样不会让自己陷入知识恐慌,但你想要让自己有创造力,就唯有保持初学者那种一无所知的心态,才会激起好奇心,才会保持对知识的饥渴。

乔布斯留给人们的一句话,stay hungry,stay foolish.

除了固执心以外,我们好奇的,通常是与我们相关的。还有一个阻碍我们好奇心的是权威思维。认为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官方的,权威的知识,所以不独立思考,相信权威。

内容震撼!

学习后,得出3点可以运用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

1、对于作者来说,可以有定位,也可以不必拘泥于定位。如果定位,你就要明确是写爆文,还是小众类的文。写爆文就按照爆文的规则来,一个好的标题胜过十万雄兵,标题传递给读者要能引起好奇心,可以只有输入输出中的一项,可以让人们去找方法,去找判断依据等等。如果是小众类的文,挑读者,不迎合,只写某一两个专题,实现自己对行业的深耕而不是向读者索求。其实go哥就不想成为大众作者,那些动辄10万+的类型,我觉得他们也委屈,因为一边写着一边骂自己,意思是写的太假了,在骗自己呢,写这类文,商业运作占比更多,作品没啥灵魂。如果没有定位,就是向内求,只管输出,很多人这样写着写着就成了大腕。

2、向优秀的年轻人靠齐。

1927年,改变中国命运的那群人多大?普遍20岁左右。南昌起义时,周恩来29岁,林彪、栗裕还不到20岁。

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些90后甚至是95后,很可能就是我们的颠覆者,我们越来越稳定,越来越懒惰,越来越受限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他们呢?

正在积极地准备着要做什么。我们20来岁的时候,那些30来岁的人也没把我们放在眼里,而今天我们已经把他们甩在身后了。今天20岁的年轻人,明天也会把我们甩掉。

3、构建与自己相关的基础知识体系。

与自己相关,人才会好奇心满满。比如如何激起我们对于历史知识和天体物理知识的学习呢?找到与我们相联系的点。

社会有各种能量场,金钱,地位,名利都会无形地构建一个个的能量场,你如果维度单一,在见到名人、官员、有钱人时你很容易被碾压。如果你对历史了解,你就知道每个人都有时代赋予他的机会和局限,都有人性的善恶美丑,名人和你我一样,也有彷徨和迷茫,也会做错事。我们的区别在哪里呢?不过是关心的点不一样而已。你有了天体物理的知识,你对大小、能量就会有清晰的定位,这个世界大中有小,小中有大,微粒里也许有乾坤,而从宏观上看,地球太渺小了,在宇宙中连一粒尘埃都算不上。你有了这些知识储备,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就是多维度的,单一维度的能量就很难碾压你了?

一个人的高度,由他的基础知识的厚度决定。

好奇心害死猫,但没有好奇心的,都被淘汰了。

相关文章

  • 震撼,这些招数一直在把你当猫一样引诱

    学习了一段科普文,很有力量。 正如我们会用食物来引诱宠物一样,网络也一直用人性来引诱大众。权利、情色、金钱等这类引...

  • 标题党是如何用这些招数把你当宠物诱骗的

    正如用食物引诱宠物一样,网络也在用人性取悦大众,权利、情色金钱等这类引诱。我们早已习以为常,可为什么我们对这类非低...

  • 宠猫,请像宠娃一样

    朋友说,看你把猫惯的。我说,一听你就没有真正的喜欢过猫。因为,真正喜欢猫的人,是会把猫当孩子一样养的。 我家两只猫...

  • 三大受益终身的超级记忆术

    李小龙曾说:“我不怕会一万种招数的人,只怕把一种招式练一万遍的对手!” 记忆方法和武林招数一样,不在于多,而在于把...

  • 今生,我只想做你的草

    曾经,所有人都把我当草一样轻视,只有你把我当宝一样呵护;后来,所有人都把我当宝一样宠着,唯独你,却把我当草一样忽略...

  • 这些招数是在试探你

    这职场大了更是什么人都有。别看每个人都对领导毕恭毕敬,但是面具背后到底是怎么想的,谁都不知道。 所以领导在用人之前...

  • 为猫我把你当傻子

    /温妮深山老林 为猫我把你当傻子 谁叫你嘴上不抹蜜 偏要涂些辣椒脂 独蒜泥 老姜汁 恁样 谁敢和你接吻 谁叫你...

  • 你曾经把这些当借口吗?

    保险从来都不是买与不买的问题,而是买多买少的问题。网上很多人都在教别人怎么拒绝保险,但从来没人教过拒绝保险后怎么应...

  • 小高语录 9.22 晴

    小高:妈妈你来当怪兽 我:好的 小高:我来当奥特曼 然后就是各种噼里啪啦的招数。 小高:妈妈你来当新娘,我来当王子...

  • 秦时明月天明所中的六魂恐咒,有哪两位高手能够化解?代价多大?

    《秦时明月》系列动漫中,说到阴人的招数,江湖人都闻之色变,因为这些招数往往是你看不到的,它们躲在黑暗中,只有它们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震撼,这些招数一直在把你当猫一样引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voo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