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没有剧本的舞台剧,我们既是主角也是观众。当大幕落下,有多少人敢直面舞台上那个真实的自己?
而复盘,就像一面镜子,照见自己。
有句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每个人都在自己设置的框架内,看不清生活的本来面貌。
但通过复盘,我们得以穿透生活迷雾,看清真实的自己,不断校正前行的方向。
01
看到你的盲区
心理学中有一个模型叫做约·哈里窗。它把人的认知分为四个象限:开放区、盲区、隐秘区、未知区。
这并非一个固定的模型,每个部分的比例都是变动的。
随着知识与阅历的增加,开放区或许不断增大。但倘若缺乏觉察,盲区可能悄然增多。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败在了自己的盲区里,问题近在眼前却无人提醒,自己也浑然不觉。
02
缩小盲区
想要缩小盲区和隐秘区,关键就是通过复盘扩大开放区。有两个很好用的方法是自我表露与反馈。
自我表露
就好像你跟朋友交往,你总在隐藏自己,刻意表现好的方面,你的开放区就不会扩大,但是假如你很坦诚暴露自己,表达自己的脆弱,开放区就变大了。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你也对自己进行了梳理,通过这种坦诚表达,你会更加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新的一面,这也是自我觉察和剖析的过程。
当你开始直面自己的脆弱和不足,主动分享内心想法,你的开放区逐步拓展,更多的潜能也会逐渐得到释放。
反馈
反馈可以借助外界实现,客观地认识自己,发现隐藏的点,还要有自我反馈。
借助外界的反馈也就是他人反馈,是立竿见影的好办法。
比如,你觉得自己在社交中挺好的,对别人也挺不错的,很关心朋友,但是别人可能觉得你做得过多了,反而让对方不舒服。
就像九型人格中的2号性格,非常乐意帮助别人,但是这种帮助真得不一定是对方需要的。所以过度的帮助反而成为关系疏离的理由。
我们老家有个邻居王阿姨,她跟婆婆是朋友,每次我带孩子回去她都要买好多东西去看我们,排骨、鸡蛋、水果,一下买好多。
这样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压力,所以后来我们回去就不声张,能不让她知道最好。
经过婆婆跟她多次说明,王阿姨才减少了这种行为,反而让大家都轻松。
像这样的过度的热心会给别人带来压力,只有自己觉察到了,才会发生改变。
所以他人反馈是减少自己盲区的很好的方法,当然,这需要人都非常真诚,毕竟愿意说真话的人总是少的。
自我反馈就是我们每天的反思和觉察,在事情上反思,还要在心念上反思。尤其是后者,格外重要。
在心念上反思,是很好的自我觉察,当然这个复盘不能停留在脑子里,而是要把很多想法和细节动笔记录下来。
达利欧说,大多数人犯下的最大错误是不客观看待自己以及其他人,这导致他们一次次地栽在自己或其他人的弱点上。
只有克服这种弱点,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通过不断复盘,从自己设置的框架里跳出来看自己、反思自己的能力,发现盲区,突破局限,遇见更好的自己。
不与昨天的自己复盘,就永远走不进明天的辽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