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超越原生家庭》一书带来的思考

《超越原生家庭》一书带来的思考

作者: 宝藏姑娘王婷 | 来源:发表于2020-09-28 05:24 被阅读0次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究竟应该是“顺从者”或者是“改造者”?

    《 超越原生家庭》一书中,对于这个问题做了以下的注解,书中将一个个体比喻成一个细胞,这个细胞如何分化成两个即有链接又能够有自我独立意识的存在(只有那些“分化”成功的人才可以真正地“做自己”。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自由地思考问题和感受事物,而不用过度考虑别人的喜好或批评,也不用过分批评或奉承别人。这样的人是开放的,他们愿意接受自身与别人的差异。当别人要求他们做出转变时,他们也不会做出过分的反应。他们也愿意做出改变,乐于接受新信息,善于对自己重新定位。他们并不认为”需要“改变”就意味着自己有不足和缺陷。

美好的一切

      一位好朋友对于这个问题给出一个更加直观的答案:我们应该是“修行者”,当你笃定这是你自己的人生,当你笃定你可以先具备修缮自己的能力之后,再有余力去帮助伴侣,既可以避免一开始就自我认定自己为完美,别人为不完美的自我认知,也可以避免自己在无声中淹没了自己。

如何避免女性习得性“无力感”以及如何更好的去面对男性的洞穴期?

      传统模式下中国式女性在很多的时候,容易使自己处于一种习得性无助或者无力感,这种感受体现在女性自身的无意识,她没有意识这种情绪来至什么地方,常常会容易陷于自责中,这种无力感会在女性37~40岁之间暴露的非常明显,这个时段的女性常常会面临所有年轻女性优势的丧失,绝大部分的女性在此阶段会处于没有目标的状态,你的孩子已经有了自我意识,你的丈夫已经处于自我调节阶段,因此许许多多的女性就会通过控制欲望来建立与孩子与家人的链接,变得不易于沟通或者回缩至孩童时期。

  所有我们常常需要提前来了解即将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最好的告别》一书中曾经提到,在国外很多国家已经将衰老或者心理重建这一类形成一种预防体系,就是你提前了解它,你提前去预防它,你提前去自我规划和自我疏解。

美好的一切

        同样中国式的男性在情绪低落时,会时常躲进自我洞穴中,无论是自我情绪疏解或者自我回想也罢,当他从自我的洞穴中走出来的一刻就意味着他尝试愈合了,洞穴式的存在就是它给了男性一个很好的保护性,同样的是它也会加深男性的孤独感,作为女性,既要能够在他回归洞穴期时,保持安静,不去依赖,也要有他走出洞穴偶尔想倾诉时,棋逢对手般的解答和见解,是柔弱的女性还得是见多识广的兄弟。

      写了很多年的日课,检索出来最多的词语,就是问心无愧,棋逢对手,落子无悔的感受,那么我又是什么样的一个个体?

      我觉得这12个字,很多时候已经全部概括我的自我成长,做我能做的,是我对自己的定义,我时常诵读。杨绛先生百岁感言,“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写下此篇日课,送给对生活多了一些认知的自己,杨绛先生的百岁感言,在我很多次阅读之时,心境都截然不同,我由衷的佩服老人对生命的解读。”

相关文章

  • 《超越原生家庭》一书带来的思考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究竟应该是“顺从者”或者是“改造者”? 《 超越原生家庭》一书中,对于这个问题做了以下的注...

  • 原生家庭中的显规则背后往往跟随着一些恐怖的潜规则

    在我看过的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本中,原生家庭方面的理论是我觉得最具有代表性的。《超越原生家庭》一书,是原生家庭理论...

  • 超越原生家庭,你也可以

    原生家庭,是我们生根发芽、成长的地方。于个人,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 最近读了一本书,书名便是《超越原生家...

  • 超越的第一层

    超越的第一层:超越自己的原生家庭和生长环境。 其实,说说原生家庭的事,以前一直以为,只是像我这样的原生家庭,或者是...

  • 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

    常常看到一些字眼:“原生家庭对你们的影响?”“原生家庭带来的自卑”“原生家庭带来的苦难”“原生家庭的伤害到底有多深...

  • 《超越原生家庭》读书笔记

    罗纳德·查理森《超越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为一个人出生和成长的家庭,虽然我们会离开原生家庭,但是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我...

  • 《超越原生家庭》

    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一本书,是关于家庭关系的书,它的名字叫做《超越原生家庭》。作者是美国的罗纳德?理查森,(...

  • 超越原生家庭

    更喜欢阿德勒的理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创造性地解读自己的经历,去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而改变命运。 不幸的经历,并...

  • 超越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对家里的子女的影响越深刻,子女长大之后就越倾向于按照幼年时小小的世界观来观察和感受成年人的大世界。 在这里...

  • 超越原生家庭

    时间:2019年8月10日 开始阅读 我在网易蜗牛App上免费阅读,每天免费2小时阅读时间。 乔治城大学的莫瑞·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超越原生家庭》一书带来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yir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