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阅读时长】30分钟
【阅读内容】第二章第9、10、11节
【三个问题】
1.如何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写出“通俗易懂的文章”的第一步,是把语言具体化,如果不具体化,就无法消除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理解差异。
2.怎样告别含糊不清的表达?
如果文章中出现含糊不清的、难懂的、令人费解的表达,需要作者将这些表达用容易理解的其他词语或表达方式替换,以使得读者对作者的意图更加明确。
3.如何准确地描述事物和传达信息?
想准确地描述事物和传达信息,就要有效地运用“比较”和“设定范围”的方法。
和什么相比会这样呢?(比较)
在什么方面(就什么范围而言)会这样呢?(范围)
【原文金句】
1.在训练中避免使用原词,这样可以逐渐增强自己的说明能力。
2.进行说明训练时,没必要和词典里的解释完全一样,重要的是自己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说明。
3.如果没有比较对象,就无法对事物做出评价。
4.如果你想准确地描述事物和传达信息,就要有效地运用“比较”和“设定范围”的方法。
5.当头脑里浮现出某件事物时,不妨对自己提出以下两个问题,然后再举例回答——这就是我提倡的“比较&设定范围的训练”。
【问题⑴】和什么相比会这样呢?(比较)
【问题⑵】在什么方面(就什么范围而言)会这样呢?(范围)
【原文案例】
1.抽象的语句:从车站到展览馆有一定距离。
具体的语句:从车站到展览馆大约两公里,步行要二十五分钟。
具体化的语言能消除读者与作者之间理解的差异。
2.
·吃:把食物放进嘴里、咀嚼之后从喉咙吞下胃里的行为。
·睡觉:一般来说,是指在夜间躺卧身体、闭上眼睛的行为,其间会进入失去意识的状态。
在训练中避免使用原词,这样可以逐渐增强自己的说明能力。至于表达方式,既可以运用“淌过大地”这种视觉化的手法,也可以像“咀嚼之后从喉咙吞下胃里”按先后顺序描述,关键是要让中学生也能看得懂。
3.⑴我们公司今年的业绩还算好。
⑵我们公司今年的业绩比有史以来最差的去年要好。
⑴句中没有列出比较对象。⑵句中列出了比较对象(有史以来最差的去年),所以意思更明确,也更容易理解,实际上还传达出“今年业绩也并不是太好”的含义。而⑴句中的“好”到底好到什么程度,却全凭读者自行想象,所以有可能会造成误解。
【今日读书感悟和收获】
今天读到书本中的内容,收获很大,概念的清晰程度,往往是交流的基础。
在我的日常工作中,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来访者纠结于一个问题,事实上是因为他对问题的边界和范围不清晰导致了不必要的烦恼。
比如,妻子抱怨丈夫不爱她,所以心情郁闷。可是当让妻子和丈夫分别说一下对“爱”的理解时,我们会发现他们二人对“爱”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既然定义不一样,那么做法也必然不同,产生矛盾和分歧也是自然的。
在同孩子的沟通中也常常会发生类似的问题。父母会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可是父母理解的努力学习就是得出好成绩就可以了。而孩子却对“努力”这个词没有任何概念,他不知道该如何努力。
如果父母能把“努力”具体到课前预习,上课做好笔记,提出问题,找老师解决问题,课后认真完成练习任务,那么,孩子就知道该如何“努力”了。
所以,今天阅读到的内容非常实用,不论是写作还是生活中的沟通。需要勤加练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