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随意浏览时,我读到一些东晋名士的趣闻,其中有些读来意味深长。
王徽之是东晋琅琊王氏之后,王羲之的第五子,以旷达率性著称,流传下来许多奇闻异事给后人。受王羲之熏陶,他也是一位书法名家。
桓伊是东晋名家桓氏之后,桓景之子,富有军事才略,曾参与谢玄组织的淝水之战,立下战功。他平生善于吹笛,素有“笛圣”之称,琴曲《梅花三弄》就是由他的笛谱改编而成的。
公元383年,是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
一日,王徽之应召前往京城建康担任黄门侍郎,行舟停泊在青溪岸边。
淝水之战后不久,桓伊因在淝水之战中有功,朝廷派遣他担任江州刺史之职,他正准备远赴江州上任,也恰好路过此地。
桓伊与王徽之素不相识。
桓伊从岸上经过时,舟中客人指着桓伊对王徽之说:“此人就是桓野王。”
王徽之知道他是当世一流的笛子演奏家,便叫人上岸对桓伊说:“听说您善于吹笛,请为我吹奏一曲吧。”
桓伊当时已经地位显贵,也曾听闻过王徽之的名声,便默默下车,坐在交椅上,两手轻抚笛子,神色悠然地吹奏起来。
一曲《梅花三弄》,曲调深情忧伤,如泣如诉,宛转悠扬,就像身边的清溪水,流淌在人们心间。
王徽之挺立在船头,听得如痴如醉。
吹奏完毕,桓伊便起身登车离去,主客之间一句话也没有交谈。
一个直接提出听曲的要求,一个从容随性地应允,一切尽在默契之中,全凭心中性情。一曲终了,擦肩而过,并无一言。
此时多说一句话,仿佛都是多余的,也许这就是魏晋之风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