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近代史复习攻略(一)
寻路——中国近代史复习攻略
中国的近代史始于1840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两个国家的交战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对抗,也是商品经济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之间的冲突,是开放文化与封闭文化的冲突,更是西风东渐的产物。
就像触地而起的弹力球,有了个推力以外,它就会产生反弹力。在强而有力的外力压迫下,中国有了反应。地主阶级抵抗派(也称改革派),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者纷纷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救国。中国命运,该何去何从?
中国革命因领导阶级和阶级参与范围为标准,分为了两个阶段:
以1919年5月4日为界。
1840到1919年,这段时间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是无组织的农民运动和地主阶级及资产阶级的救国运动;
1919到1949年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为主,参与阶级广为特征。
不做过多赘述了,开始论述正题。
一、地主阶级的自救
简要分为两类,一个是农民阶级的自发救亡运动,包括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另一个是地主阶级统治政府的行为,如:
1.地主阶级抵抗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提倡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器物来反作用于西方列强
2.地主阶级洋务派(以恭亲王奕訢,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等为代表),提倡“师夷长技以自强,以求富”,开设造船厂,军工厂,编练新军。以甲午海战失利宣告失败。
评价: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企图维护统治的自救运动,在此期间,也催化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二、资产阶级的尝试
近代史中的资产阶级因其理念不同分为三个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按照政治舞台出场次序排列)。
1.资产阶级维新派(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代表),该阶级提倡变法图强,君主立宪。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在封建主义制度上做手术,将资产阶级民主嫁接在清廷的腐朽统治上。最终新政持续103天,以失败而终,简称“百日维新”。不过在该阶级的倡导下,京师大学堂等近代教育有了初步发展。
2.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孙中山为代表),兴中会,同盟会的建立,为推翻地主阶级封建统治积攒了力量。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1912建立中华民国,学习美国,确立权力制衡原则。可惜的是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也从侧面说明资产阶级先天不足,力量不够强大。从此进入北洋军阀政府统治(单独提这一点,作为后面事件的引子)。
3.资产阶级激进派(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1915年,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革命,掀起新文化运动,促使人民追求民主和科学,并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没错,你没看错,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人刚开始都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后成为共产主义者。
三、无产阶级与人民群众的努力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2年,中共二大确立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1923年,中共三大,确立与国民党合作。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1924到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北上反抗北洋军阀政府,北伐战争。优秀将领:叶挺。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迫害手无寸铁的中共党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国共第一次合作关系破裂。
1927年到1936年,土地革命时期,在此期间,建立了井冈山根据地,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割据思路及模式。
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主力从江西瑞金出发,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期间,1931年到1945年,中国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产生于1937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
1945到1946年,国共谈判,1945年9月,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0日,《双十协定》出台公布。
1946年到1949年,蒋介石国民政府撕毁双十协定,挑动内战,进入解放战争时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到此,中国的近代史结束。
总的来说,笔者认为,中国的近代史是由西方刺激,中国反应的一个过程,中国各阶层的奋斗历程历经了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层层递进,不断尝试。中华民族历尽磨难,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的道路,实现了国家解放和民族复兴。
2017年11月27日
——《李战松的历史笔记》
第一季,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