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总觉得和投缘的人凑一起,日子就该很舒爽,大家在一起和睦相处,互相搀扶、相敬如宾。周末约着喝杯茶,你讲家里的趣事,我插两句玩笑,连沉默着剥橘子的间隙都透着轻松和快乐;偶尔结伴去逛菜场,你帮我挑颗脆生生的梨,我替你留意着常买的豆腐摊,分开时挥挥手说“下次再约”,满心都是零碎的甜。
可这甜,大多藏在“挑着过”的片段里。真要抱团养老把“偶尔相聚”换成“日夜同住”,那层糖衣很快就会被生活的琐碎磨掉。或许是清晨六点,有人习惯把豆浆机开得嗡嗡响,惊醒了想多睡半小时的人;或许是傍晚厨房,有人煮菜爱放两勺盐,让口味清淡的人对着碗里的菜皱起眉;又或是阳台的晾衣架,你刚挂上湿哒哒的床单,他转身就搭上了还在滴水的袜子——这些在独自生活里不值一提的小事,凑在一个屋檐下,就成了慢慢硌在心里的小疙瘩。
小时候在乡下,一个家庭都有至少四个孩子,长大后娶到第二个儿媳妇,父母就得考虑分家了,这才进来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不分家就会因家庭的各种琐碎产生矛盾,而一群习惯不同的人聚在一起生活,可想而知。
有些人老了以后,对有些事情反而没有考虑那么周全了,以为“合得来”就能抵过所有,经历之后才明白,相聚时我们看的是彼此最舒展的模样,同住时要面对的,却是每个人藏在习惯里的“小棱角”。那些没法迁就的细碎,那些说不出口的别扭,慢慢就把最初的甜,磨成了说不出的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