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决战皖江》续(12)

《决战皖江》续(12)

作者: 欧歌zy | 来源:发表于2025-01-12 22:22 被阅读0次

李大湖离开乡zf,带着部队匆匆赶往散兵码头。

此时的散兵湾,大小船只密密匝匝挨在一起,有近百条之多,都是实行军管后征集而来的。湖面上,肉眼可见,还有渔船陆续向港湾驶来。

一大队在码头上布置了警戒,禁止闲散人员进入。几个有文化的战士,正拿着纸笔在逐船登记。时近中午,有的船上炊烟袅袅,这是随船的船工在烧饭。

跑步过来的通讯员,找到了孙家斗大队长,李大湖过来时,孙家斗已站在码头入口处等候。二人见面,没有寒暄客套,直接说起正事。

“大个子,还记着去年刘子清的那些运粮船吗?”李大湖盯着孙家斗问。

“咋能忘呢,那25条船一条条开进我们的大网里,政委还说是洒下香饵钓金龟呢,好爽啊!”孙家斗笑嘻嘻的答道,似乎还沉浸在那场战斗胜利的喜悦中。

“不错,还记得是25条。在哪儿呢?”李大湖接着追问。

“你要啊?”孙家斗说着话,用手向远处指了指,“那些都是大船,都放在外围挡风浪呢。”

李大湖手搭凉棚,向孙家斗指的方向看去,果见那些个大船首尾相接,像一条粗大的绳索,箍住了船坞里众多小船。心想,这大个子看着毛毛糙糙,心细着哩。

“行,这些船我带走。”李大湖说着一挥手,招呼大家上船。

孙家斗愣了愣,没有再问。领导要带走,一定有带走的用途,不该问的不能问。

眼看着一个连的战士跟着李大湖,蹦蹦跳跳,从一条条小船上跨越过去,孙家斗心里犯了疑惑:“这不会是打仗去吧?打仗怎么不带着我呢?”

李大湖从见到乡长周平开始,就一直在查问这25条船的下落,原因就在于,这些船的吨位都在20吨以上,而且都一般大,是建造浮桥的最佳船舶。

新浮桥主要是为车辆辎重过河而建造,首先要有足够的承重,船的吨位小了不行。其次是船的大小必须一致,不能搞大小搭配,否则,坦克装甲车开到中间,碾压到小船上就有可能局部下陷,整个桥面颠颠簸簸,行军速度就会受到严重限制。李大湖事先测算过了,用刘子清的25条运粮船,在120多米跨度的裕溪河面上架浮桥,正好够用,而且桥面平稳。

就在李大湖带着一个连战士和船队,从散兵湾向巢城开进时,一辆军用吉普车在巢城南门浮桥口徐徐停下。

车门打开,首先下车的是一位身材魁梧的解放军军官,随后下车的警卫将一件将军泥大衣替首长披上,更显出首长的威严。威严的首长前行几步,抬头看向城门楼上,眼光在“迎薰”二字上停留,脸上渐渐露出会意的微笑,随即用标准的四川口音朗声吟道:

南风之薰兮,

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

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此时,首长威严的气度,在笑容和吟咏中凸现出儒雅气质。这位既威严又儒雅的首长,就是第三野战军的陈司令员。

陈司令员吟咏的这首诗,名为《南风歌》,是上古虞舜时代的一首歌谣。这首古老的歌谣借舜帝之口,抒发了“迎薰”的美好愿景,表达了他为民着想,以民之忧为忧的民本思想。

可以看出,陈司令员对这首《南风歌》是很欣赏的,吟咏时情绪饱满,韵味十足。浮桥口的工匠们面对此情此景,虽然听不懂诗的含义,但个个都对吟诗的解放军首长表露出肃然起敬的神情。中国的老百姓就是这样,他们可以没有文化,但不缺对文化人的敬仰和崇拜。

这时,李大湖的船队陆续抵达浮桥口。首船上的李大湖,一眼看见城门下站立的陈司令员,从着装和气度上就判断出,这是我军的一位高级首长,便连忙登岸来到陈司令员面前,立正敬礼:

“报告首长,巢县武装总队总队长李大湖,正率部搭建浮桥,请指示!”

“同志们辛苦了!”陈司令员回了个军礼,并问候一声。

“为南下大军修筑通道,是我们地方部队应尽的支前职责,不辛苦。”李大湖回应道。

“很好!很好!”

陈司令员说着话主动伸手,和李大湖握了握。接着又询问河水的流速和深浅,搭建浮桥的难度,以及多长时间能将浮桥建好。李大湖一一作了回答,并保证,3个小时内,一定把浮桥建好。

军内都知道,陈司令员有一个特性,每临战事,当作战计划制订完毕,他都把战役实施的指挥权交给副手,自己则走出指挥部,去前线巡视。这样做,一方面体现了对副手和搭档的充分信任,另一方面也能及时了解战场动态,避免指挥系统一些不切实际的失误。他的这一特性,一般军事主管很难做到,这也反映了他的指挥风格的洒脱和自信。

陈司令员的到来,很快引起有关方面对巢城浮桥口的重视。首先赶来的是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和政委郭化若,接着,巢湖地委书记杨绍春、巢城区委书记陈如炳也先后来到浮桥口。

南城门内侧的西河街头,有个富春楼茶馆,时至正午,陈如炳考虑到首长们一直聚在浮桥口,没有离去的意思,便就近在富春楼的二楼上为首长们安排了午饭。二楼和城墙等高,站在上面,裕溪河一览无余,首长们即使在吃饭,也不耽误对河上搭建浮桥的观察。

午饭后,还是在富春楼的二楼上,陈司令员主持召开了九兵团的战前军事会议。这次会议是专门研究九兵团的前线兵力部署,密级较高,地方部队和地方党政领导都没有参加。富春楼下的大门,以及上二楼的楼梯口,都布置了岗哨。

军事会议开了两个多小时,会议结束时浮桥已搭建完毕。虽然李大湖没有参加会议,但这次会议却给他带来了一项新的任务——拆除浮桥口的南城门。

其实,早在陈司令员南城楼下即兴吟诗后,又在城门内来回走了几步,曾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可惜,可惜了。”

南城门,是巢城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城门,东、西、北三门都早已毁于战火。但作为一个古县城的城门,宽度只有6尺,大军南下的车辆辎重显然过不去,只好拆城门拓宽道路。一句“可惜”,道出了陈司令员内心的不舍。作为一代儒将,他对文化古迹是非常看重的,但这里又是唯一的通道,为了战争,为了胜利,为了进军江南,为了解放全中国,这个城门又非拆不可。

大概是不想亲眼目睹传承着《南风歌》的“迎薰”门被拆毁,陈司令员在军事会议结束后,就离开了巢城,返回合肥瑶岗的渡江战役总前委驻地。

拆除巢城南城门的命令,是九兵团下达给巢湖军分区的,军分区又把任务派给巢县武装总队。

对于李大湖来说,以往打仗前都是修建工事,拆除建筑物的事还是第一次干。

相关文章

  • 长篇小说《决战皖江》(12)

    八人八枪闯皖江 谱写一部英雄史诗 马惠珍就这样毫无征兆地失踪了。 这事也是中统调查室的特务们太大意了,他们...

  • 长篇小说《决战皖江》(1)

    第一章 接受任务 1946年5月初,中共华中第四地委驻地定远县藕塘镇,笼罩在一片大战即将来临的紧张气氛中,国民D...

  • 长篇小说《决战皖江》(2)

    八人八枪闯皖江 谱写一部英雄史诗 黄山和杨绍春,其实都听清楚了李大湖在说啥,那个反问,只是在催促他尽快把要...

  • 长篇小说《决战皖江》(8)

    八人八枪闯皖江 谱写一部英雄史诗 李大湖站起身来,使劲摆了一下手,接着说:“如果没有前面的泄密,哪来后...

  • 长篇小说《决战皖江》(4)

    八人八枪闯皖江 谱写一部英雄史诗 王有福一听连长答应把最后那把盒子炮给他,高兴得一蹦三跳,至于连长还有个...

  • 长篇小说《决战皖江》(6)

    八人八枪闯皖江 谱写一部英雄史诗 第四章 山猴挨批 李大湖抬头一看,见王有福站在一块巨大的石头旁边,...

  • 长篇小说《决战皖江》(3)

    八人八枪闯皖江 谱写一部英雄史诗 一路上,李大湖心里乐滋滋的,有了这些家伙,皖江联络队的火力是不成问题的了...

  • 长篇小说《决战皖江》(7)

    八人八枪闯皖江 谱写一部英雄史诗 吃罢晚饭,李大湖说,大叔大婶,你们早点歇着吧,我们还要开个小会,商量点事...

  • 长篇小说《决战皖江》(5)

    八人八枪闯皖江 谱写一部英雄史诗 来到山前,王有福避开山道口乡兵设的路卡,施展出山猴子的攀援功,轻轻巧巧...

  • 长篇小说《决战皖江》(9)

    八人八枪闯皖江 谱写一部英雄史诗 张区长其实真的要急着说事,自从出了个叛徒吴谷山,他就没睡一天安稳觉,今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决战皖江》续(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crvy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