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开写前,觉得能写一个很好的故事,在经历了20多天写的过程中,发现幻想的某些片段,在生硬的笔下写出来的故事平淡无奇,想写的思路没有了,激动的场景没有了,一段时间内大脑是空白的。这种现象非常像工作,一段时间非常繁忙,一段时间十分闲,心是忙的,身体不动,思路的短切,一直在周围旋转,在这种状态下,容易陷入自责、被动的状态,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强烈。
想起老师说过,没有写作的素材,是没有产生发现的心理,素材就像一个好奇的宝宝,仔细观看素材每个细节都可以在笔下放大很多倍。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最近忙着修改项目文件,一个人坐在那一天一夜,写完后的成就感非常满足,当找朋友给出意见时,整个项目文件改的面目全非,同时觉得在改的过程中,对项目的理解更深入,对演讲的程序、语音有了更高的理解。
成长的捷径是和比自己强的人一起合作,参与在整个过程中建立是一种成长的阶段,一个人容易胡思乱想,一个人的思考存在个人主观意见,多个人的建议可以帮助多方面信息的整合,同时论证自己内心的理解是否正确。
一直觉得本人是一个很理性,学习能力很强的,而在大集体中,充分发现自己的短板,这一刻用仰视的眼光看着比自己厉害的人,站在最厉害的人身边,学着他们的一言一行,然而发现短板,跟着牛人学习,抵不过一个上进的自己,这个世界总是会时刻告诉自己做一个自律的人。
为什么我们需要自律?看到哈弗凌晨三点的图书馆,看到牛人一天休息3小时,看到新闻提出工作996,这些是建立在哪些基础上呢?过去一度为了证明自己很厉害,参加销售培训,在两年前一个深圳的培训机够,教程说牛人都是996,每天下班后学习到12点,早上5点起床学习,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牛人都有提问思维、单点爆破、阿米巴,在里面学习了半年,每天晚上九点准时出席线上活动,时间长达2-3小时,整个凌晨一点睡觉都没问题,每天都有作业要写。
现在回想过去其实挺好,理论知识都听过,缺少实践,反复的学习理论知识,未今天我的实战打下基础,这就是哪些你学过的知识总有一天会在某天反馈给你,这天我等到了。而今天朋友邀请进入某不烦平台,同样的培训思路,类似的课程、同样的上课时间、同样的作业,而在今天有固定的工作、有明确的目标,这样的理论也不再是我的主要需求。
回想这些培训机构的流程、课程,似乎没有明确的产品,抓住社会上人性的弱点,苛求成功、希望财富自由、想赚快钱,网络的虚拟知识付费是这个时代的潮流,孩子的网课也是付费知识,成长的网课也是付费知识,目前很多教育培训机构同样采用推介、转发朋友圈、点赞、推介送多少课时,让爸爸妈妈们每周固定在朋友圈晒晒娃的培训机构。
培训的模式一样,客户群体不同,接收的程度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