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29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29

作者: 荡相遣执 | 来源:发表于2019-05-28 08:09 被阅读0次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①,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②,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③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29)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芍药甘草汤方

白芍药、甘草(炙)各四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甘草二两(炙)、芒硝半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28)

【注解】

①挛急:拘急挛缩,伸展不利。

②厥:手足逆冷。

③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

【解读】

伤寒脉浮,寒邪化热。自汗出,阳泄于表。小便数,阳气复陷于里。心烦者,阴血虚也。微恶寒者,表阳虚也。脚孪急考,汗出伤律,当应止汗回阳,不可与桂枝汤攻其表。若与之,必过汗损阳,则庶。继则津液不能上承,故咽中干。心阴不足,故心烦。律液外亡,胃气不和,故吐逆。

与甘草干姜汤,甘草缓中以充液,干姜温里以回阳,服之阳可复而愿可止矣。此阳虽复而阴未复,更与芍药甘草场,以清风燥,恢复明液,故足可伸也。胃不和谵语音,阳明律液虚之故,少与调胃承气汤,芒硝咸寒以润燥,大黄苦寒以荡实,甘草甘平以和中,少与该方意在清胃燥和胃气,而不在泻下,使胃气和阳气复,而病可愈也。若用桂枝解表,更用挠针通络取汗,必亡阳,则四肢厥逆,此非甘草干姜汤所能治,故与四逆汤湿经以救逆也。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29

相关文章

  • 📖伤寒论条文398条(全)|学习笔记📖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1~30条)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30~127条) 伤寒论条文抄录|学习笔记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29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①,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②,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

  • 五版《伤寒论讲义》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 一 太阳病脉证提纲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二 ...

  • 起例检方流程

    脉证辨病 《伤寒杂病论》是 辨××病的脉、证,并治。 1、脉 脉象只能主观把握吗?请看《脉象干支模型》。 2、证(...

  • 伤寒论条文,无方证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

  • 《伤寒论》原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一)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悪寒。 (二) 太阳病,发热,汗出,悪风,脉缓者,名为...

  • 《伤寒论》纯条文背诵版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

  • 《伤寒论》398条原文

    【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悪寒。 (二)太阳病,发热,汗出,悪风,脉缓...

  • 起例检方流程

    脉症辨病 《伤寒杂病论》是 辨××病的脉、证,并治。 1、脉 脉象只能主观把握吗?请看《脉象干支模型》。 2、证(...

  • 伤寒论-太阳病篇

    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 (1条)太阳病提纲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脉浮:卫气驱表抗邪,脉气鼓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辨太阳病脉证并治2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gnl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