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之间,不时的会出现一些需要老师及时处理的"小案子",包括同学间吵架了,谁损坏班级物品了,哪个折了花坛里的花了,谁考试时看书了等。
二十多年教学经验告诉我,三年级以下的孩子,有一丁点事情他们都会像个小燕子似的飞到你身边,情绪激昂地连说带比划的向老师诉说。此时,老师是他们心中正义与非正义的天平,是评判对错的法官,必须认真听取他们的诉状,敷衍不得。不然,会让孩子觉得,原来做"坏"事,老师并不管啊!也会误导他们:难道这个事是对的?会让孩子们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

调查每个小案子都特别轻松,孩子眼里藏不住一粒沙子,黑白分明。不等老师详问,就有同学争先恐后,叽里呱啦的把原委诉说明白了。
我最喜欢孩子的一点,就是他们心是透明的,晶莹剔透的,互相间不存在徇私情,刻意隐瞒的情况。
昨天我们班级考了一张语文卷,我决定一边讲解,一边让孩子们换着批阅,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他们又做了一遍题。我说出了批阅的要求,在我指导下他们特别兴奋地拿起红笔开始仔细检查其他同学的卷子。
"哈哈,彤彤,我批你的呢!"瑶瑶回过头,开心地小声对她的好伙伴说。
这时,我心里猜测,她们会不会在批阅时,对好伙伴"手下留情"啊?
结果是我想多了,我用了成年人的世俗心理去揣摩孩子们。试卷批完,送回主人手里,就有孩子跑到我这里来寻求支持了。
"老师,你看我这个字没写错,她给我减分了"首先来的是都着小嘴的彤彤。
"你这个‘笛’字中间的竖没出头。"瑶瑶看着那个字的确出头不明显,也就无话可说。
又有几个孩子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也都被批阅人指出了扣分原因。
小孩子心明眼亮,在他们眼里,对错分明,不会徇私舞弊。看见谁有做错的地方,直言不讳,当面指出。但这种情况随着年级升高,就逐渐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