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命这个可以宏大,也可以微观的话题,每个人,都自有一些观点,就像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个读者一样。
在昨天和今天继续阅读的《12堂文学阅读课》中,一位资深翻译家,南京大学教授,给我们带来了关于翻译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生命之轻》的一些思考和感悟。细细读来,对我很有启发。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中,东西方文化交流越发频繁,可是,透过重重文化的壁垒,不难发现,很多思想都并非是二元对立的。
就说米兰昆德拉的这部名著——《不能承受生命之轻》中所描述的那样:我们总是把崇高的理想和卑微的活着,生与死,高雅和粗俗……等等类似的对立,看成一个整体。但,殊不知,在这样的一元二次的对立中,蕴含着另一种可能。
我们总是太过行色匆匆的走完一生,却很少思考:生命,到底是什么?我们真的是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中,通过千万年进化而成为的人类?那有没有另一种可能存在的,暂时未经科学论证的非进化论,更能够解释我们是如何来到地球上的呢?
我们的生命,其实是个未解之谜,生命科学、医学、生物学……都只是解释了其中一部分。
每天,科学界都在不断更新我们人类迄今为止的知识库以及科学新发现,光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报告,就多达上万种。
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该终将走向何处?似乎,上升成了一道哲学命题或者宗教命题。
早些年,我就接触过一点米兰昆德拉的文字,他的这部著作,我也早有耳闻,归功于小说家韩少功先生的翻译,如今,米兰昆德拉的名字,在文学界和小说界可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今年七月份,刚逝世不久的这位文学大师,至今留存在世的著作中,无不透出他的关于生命的智慧思考,我们也能通过阅读他的文字,得到一些警醒和反思。是我敬佩的大家。
或许,人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换另一种角度和思考,就会找到不同的答案。我们学着从当下的不安和焦虑中,思考另一种活着的可能,我们积极的尝试跳出自己封闭、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其实,更加能够感受到世界的包容和对自身的接纳。
多思考一些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生命的维度也会在创造中,越拉越长。
当我们以一种更加饱满和奋然之势,坐看云起云涌、潮起潮落,万事万物藏于胸中,浩瀚无垠了整个宇宙……
2024年度写作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