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注释】
①殽(yao):吃。
②歌:众人同唱的曲子。谣:一人独唱的曲子。
③其: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④盖:何不,为什么不。
⑤棘:酸栆树。
(6)行国:在国内周游。
(7)罔极:意思是心中没有知足的时候。
【译文】
果园里面长着桃, 果实可以作佳肴。 我的心中多忧伤, 又唱歌来又诵谣。 不理解我心的人, 说我书生太狂傲。 莫非他们说得对, 你该说些什么好? 我的心中多忧伤, 我的忧伤谁知道?我的忧伤谁知道? 何不丢开不去想!i
果园里面有酸枣, 果实可以作吃食。 我的心中多忧伤, 国中周游且消愁。 不理解我心的人, 说我书生不知足。 莫非他们说得对, 你该说些什么好? 我的心中多忧伤, 我的忧伤谁知道?我的忧伤谁知道?何不丢开莫烦恼!
【赏析】
此诗两章复沓,前半六句只有八个字不同;后半六句则完全重复。
两章首二句以所见园中桃树、枣树起兴,诗人有感于它们所结的果实尚可供人食用,味美又可饱腹,而自己却无所可用,不能把自己的“才”贡献出来,做一个有用之人。
因而引起了诗人心中的郁愤不平,所以三、四句接着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他无法解脱心中忧闷,只得放声高歌,聊以自慰。这只是为了排忧,还是想另谋出路,无法测知。
但从诗的五六句看,他“行国”是要换一换这个不愉快的生活环境,则是可以肯定的。诗云:“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罔极)。”诗人的心态似乎是“众人皆醉我独醒”。因为他的思想,他的忧虑,特别是他的行为,国人无法理解,因此不免误解,把他有时高歌,有时行游的放浪行动,视为“骄”,视为“罔极”,即反常。
诗人感到非常委屈,他为无法表白自己的心迹而无可奈何,所以七、八两句问道:“彼人是哉?子曰何其?”意思是:他们说得对吗?你说我该怎么办呢?这两句实际是自问自答,展现了他的内心无人理解的痛苦和矛盾。
最后四句:“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诗人本以有识之士自居,自信所思虑与所作为是正确的,因而悲伤的只是世无知己而已,故一再申说“其谁知之”,表现了他深深的孤独感。他的期望值并不高,只是要求时人“理解”罢了,然而这一丁点的希望,在当时来说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只得以不去想来自慰自解。全诗给人以“欲说还休”的感觉,风格沉郁顿挫。
【诗意】
没落贵族忧贫畏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