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中医养生
大承气汤|《伤寒论》

大承气汤|《伤寒论》

作者: 岐叔 | 来源:发表于2020-08-26 07:02 被阅读0次

组成:

大黄12克、厚朴9克、枳实9克、芒硝12克。

用法:

水煎服。

功能:

峻下热结。

主治:

1、肠胃燥热积滞。证见大便坚实不通,脘腹胀满,疼痛拒按,高热神昏,谵语,舌苔焦黄起刺,脉沉实有力。

2、热结旁流。证见下利清水臭秽,虽利而腹满胀痛不减,按之坚硬有块,口干舌燥,脉滑数。

方解:

本方为泻下之峻刺,有通便泻热之功。方中以大黄苦寒泄热通便、荡涤肠胃为主药;辅以芒硝咸寒泻热,软坚润燥;积滞不去,由于气滞不行,故佐以枳实、厚朴消痞除满,行气散结,四药合用,有峻下热结的功效。对于肠胃燥实、郁滞不通者能承顺胃气下行,使塞者通,闭者畅,故名承气。

本方治症是因实热与燥屎壅结于里所致。本方主证前入归纳为“痞、满、燥、实”四字。“痞”是自觉脘有闷塞压重感;“满”是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燥”是指肠中粪便,既燥且坚按之坚硬;“实”是指肠胃有燥粪与热邪互结,而有便秘、腹痛拒按,或下利清水臭秽而腹胀满不减。

临床应用:

1、本方主治辩证要点以“痞”、“满”、“燥”、“实”及脉实等。

2、本方去芒硝叫小承气汤。主治与大承气汤略同,但证情较轻,便虽硬,秘结尚不如大承气汤之坚实

3、本方去枳、朴、加甘草,叫调胃承气汤。治阳明证,口渴便秘,腹痛拒按,大便坚结、苔黄燥、脉滑数者。

注意事项:

1、本方为泻下峻剂,如气虚阴亏,或表证未解,或胃肠无热结,均不宜用。

2、本方作用峻猛,中病即止,过用会损耗正气,孕妇禁用。

相关文章

  • 寒下剂:大承气汤 大陷胸汤 大黄牡丹汤

    大承气汤 《伤寒论》 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大陷胸汤 《伤寒论》 ...

  • 大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 大黄12克、厚朴9克、枳实9克、芒硝12克。 用法: 水煎服。 功能: 峻下热结。 主治: 1、肠胃燥热积...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四六)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伤寒论》第214

    《伤寒论》第214条辨:“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矢气者,更服一升;若...

  • 二、泻下剂

    1、寒下剂 大承气汤、(包括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 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

  • 三十六、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大黄12g 厚朴24g 枳实12g 芒硝6g 【功能与主治】峻下热结。主治:①阳明腑实...

  • 大承气汤

    方歌: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 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 大黄:泻下攻积、退黄、清热泻火、清泄湿热、...

  • 郭生白中药方论之八(白虎汤与承气汤方论)

    目录 一、白虎汤 二、小承气汤 三、调胃承气汤 四、大承气汤 一、白虎汤 白虎汤方: 知母、生石膏、甘草、粳米,或...

  • 大承气汤证手抄原文

    大承气汤证手抄原文。

  • 《伤寒论》——调胃承气汤

    刘希彦老师解读伤寒论讲稿 原文: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

  • 三承气汤临证比较

    三承气汤临证比较 - 高建忠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大承气汤去芒硝,减枳实、厚朴用量,为小承气汤,用于热结不甚者。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承气汤|《伤寒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zt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