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爆发后,戏剧家熊佛西组织了“抗战剧团”四处演出,后又在成都创办省立戏剧教育实验学校。生活稍微安定,念起忘年交齐白石还在沦陷的北平,不由得担心先生的安危。于是写了篇《怀白石老人》登在报上。“老人今已八十矣,七七事变后余离平曾前往话别,先生谈及国事则不胜慨叹,对我辈后生勉励备至。并表示今后决不卖画给日本鬼子。
五年未与老人通函问候,不知老人近况何如?不胜系念之至。”正好熊佛西先生的夫人朱君允要带孩子去四川与夫君团聚。临行前,朱君允去齐白石府上辞行,当齐白石听闻熊佛西即将满四十周岁,专门画了一幅画,并刻了两枚龙凤印。画是祝寿图,一对喜鹊站在两鼎岩石上,头微侧,两相望。岩石下一朵大黄菊花,两朵鲜艳的大红菊,颇有阖家团圆的寓意。
(邓秋岚作品 世尘来过提供)
遗憾的是,空了齐白石翁的一腔秀才人情。熊佛西此时已与同剧团的一名叫叶子的女演员同居了,朱君允在赴川路上就收到了熊佛西要求离婚的信件。兵荒马乱中,穷困潦倒的朱君允只好带着三个孩子去了乐山,在武汉大学教务长朱光潜的帮助下,负责武大女生宿舍的管理工作,同时担任英语教学。后任武汉大学教授。(朱君允毕业于京陵女大,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齐白石的画和印章也不知流落到哪里去了。
不久前读周策纵先生的回忆,也谈及秀才人情的往事。周先生是名满中外的汉学大师,1948年赴美留学,获密歇根大学硕士及博士学位,后任教于威斯康辛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及历史系,被授予“终身教授”荣誉称号。他在《忆己怀人》一书中回忆起当年在国内的一些人事,很是有趣。
“应该是在1943年左右,我正在重庆市政府工作。一天,一位和丰子恺相识的朋友,拉了我去看子恺在市区的画展。在会场里他介绍我和子恺先生见面。过了几天,我就写了一封信给他,请他替我画一幅画。在信里还附去我的几首近作旧体诗词,请他指教。不到几天就收到了他的回信和书画。子恺先生比我年纪大,他替我画的那幅画,上面题的诗句是:“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更使我高兴的是,他还从我寄他的近作中选出一首七言绝句来,用他那特殊超拔的行书,写成一帧条幅。不但如此,又用我那首诗的诗意画了一幅画。画的是小溪中花树下一条小船,船上坐着一人,书和画的上款都写着:“策纵先生诗”字样。我那时还只有二十多岁。而子恺先生已近半百。”
秀才人情其实是文化人的古风遗韵。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去任家坝小学玩,何可老师家掛了一幅单条画,是乐山著名画家杨风作品。画面中一颗大白菜,上有一只蛐蛐又名灶鸡子正在鸣叫。暗指教师的清廉操守,清白传家的品德。何可的母亲回忆,多年前她在苏稽新桥中学任教,后调任五通牛华中学。临行前,同在新桥中学任教的杨风老师画了送她,说是秀才人情做个纪念。
乐山热爱艺术的人多,秀才人情的故事也在江湖上流传不绝。电视台工作的一位才女见我在公号文章中介绍了一位艺术家,叫邓秋岚,留言说,“我跟着邓先生学了很多年的书法,同是眉山人,把他当亲戚长辈,每周四是我和邓老师约定的书法课时间,在他草堂寺悬崖边的老房子里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经常要陪他吃了晚饭才回家。他认我是忘年交,我从来没有开口要过一幅字画,邓老主动送了我不少字画。后来他儿子把他接回眉山,我回眉山还专门去看过他,回眉山不久就病逝了,应该有九十多岁。他送我的字画落款写有八十五岁,八十九岁的自题。
(邓秋岚作品 世尘来过提供)
邓翁秋岚先生出生世家,他的家谱原件在上海博物馆收藏。许多年许多岁月,先生生活的很苦,每次运动都逃不脱,挑煤打扫厕所过了许多年,那双手,本来是用来画画弹钢琴的呀。 我是真的很想念他。”
一个人去世多年以后还有人怀念,不易。
遗憾的是我没有机会认识秋翁,只能从许多人口中寻找传统文化人留下的痕迹。一位叫白玫的女士告诉我,邓秋岚翁是她绘画的师傅,告诉她做人做事一定要低调。开酒店的外号叫兔耳辉的老板提起邓秋岚先生,说他是真正的高人,从里到外都透着贵气。
当然,文化人的故事不仅有人情,还有世故。其中昭示着的哲理至今回味无穷。
民国时期,峨眉山报国寺的大和尚叫果玲,待人接物圆润的紧,人称“中央和尚”。1935年夏,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游报国寺,见客堂有显贵们赠方丈果玲的诗幅,觉得果玲方丈好名之心未泯,便写了一联送给果玲,“立身苦被浮名累,涉世无知本色难。”联语的大意是:一个人立身处世,往往因追逐虚荣[浮名]所累,自投泥潭而不能自拔,其苦实不堪言;做人之道,要保持自己的“本色”和“本善”是很难很难的。
同样是送果玲和尚,1939年春,历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去峨眉为母扫墓,顺道去了报国寺。果玲和尚领着客人进寺、用茶,并参观寺内文物古迹,欣赏园内花草。午饭后,果玲和尚在草亭内备好文房四宝,请郭沫若留墨。郭沫若欣然应允,问了果玲法号后,挥毫成联:“果却方能精进,玲珑便是禅机”。
而在乐山乌尤寺的方丈室,有马一浮为遍能和尚写的楹联。那是遍能外出多年,从成都返乐山,刚刚接过传度的衣钵,意气风发之时,“要使鱼龙知性命;不妨平地起波涛”。这是一幅值得僧众细品的联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