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德国74天。
本来3个人搭伙做饭的生活随着寒假和考试的临近,变得越来越不“靠谱”了,Scott趁着周末去了趟奥地利、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小金全天泡在图书馆应对德福考试,周六我炒的蒜泥茄子,周日吃的红烧肉,一天一个菜,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Scott是苏格兰人,典型的浓重的苏格兰口音,讲英语有的时候听得不是很懂,这有个梗呆会再说。我前脚找好的房子,Scott的前任阿拉伯小哥我们就相处了3天就帮他搬家走人了,后脚不到10天,Scott住进来了。一开始,我觉得他很搞笑,别人房门钥匙一拧就开而他捯饬了半天打不开门,无奈向我求助,我百思不得其解,这哥们儿人品出问题了?
事实其实是小哥没有任何问题,厨艺好、不吃辣、爱分享,还有一点是他一苏格兰人到了德国也算是外国人,也会萌生孤独感,为什么我知道?从每天23点左右开始,小哥打电话要打一个多小时,房间里隔着门都能听到他独特的苏格兰口音。
我们是一个学校的,都是交换生,他本科我硕士,他大二来到德国交换,下个学期要去欧洲乃至世界顶尖的IE商学院交换。我对欧洲学校这种交换模式很费解,如果把整个欧洲看作一个整体,这种交换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多轮的海外学期的选择,Scott从苏格兰的大学入学,期间去了德国和西班牙的学校进行交换。放在中国,好比我在上海读的本科,期间去了浙江、北京等地交换,不提具体的学校避免招黑,这小日子过得不要太好。
据说这是针对欧洲学生的“伊拉莫斯”项目,如果有同学本科阶段在欧洲就读商科类专业可以详细了解下。
相处了2个多月,接着说他的梗。我们的互怼模式每次都是我说他一副浓烈的苏格拉口音,听他讲英语听到怀疑人生。他每次说我字母N的发音不对,不是“嗯”而是“哎嗯”,大家脑补下过程。
小哥的厨艺很棒,一些西方菜品信手拈来,可是西方食物里浓郁的西红柿酱汁味和黑胡椒味恐怕没几个中国人能立刻适应,我们这种搭伙做饭有点像以饭会友的意思。我的拿手菜是抓饭、大盘鸡和蛋炒饭,尤其是蛋炒饭,每次我都在改进“工艺”争取比上次更好吃来抓住他们的胃......
抖音上有个名叫王刚的厨师,分享一些厨艺心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下,小贴士都很实用,我的一些方法就是来自这位王刚老师。
饭后在散步路上,小哥说听我要走很难过,我也是鼻子一酸,虽然大家在人生漫漫长路上就在这3个月短暂的时间里发生了交集,但这种经历和回忆是难以忘怀和替代的,他说以后去中国一定回去上海看我,我说明年我一定找机会去一趟西班牙!
网友评论